紫笔文学 > 东汉末年枭雄志免费阅读 > 十二 出发去雒阳

十二 出发去雒阳


  东汉帝国的太学从来都是官员子弟成长的温床。

  平民子弟要五十岁才有机会去太学游历一番,而官家子弟十几岁二十岁就可以在太学学习。

  太学主要面对的是高官子弟,皇亲国戚子弟,勋贵子弟。

  早期,东汉初年,太学还是当之无愧的最高学府,但是随着时间流逝,随着汉王朝的衰微和地方士族的势力庞大,太学生的素质也每况愈下。

  到了汉末,尤其是党锢之祸数年来,士族子弟很多都不会进入太学,他们并不稀罕太学,因为他们基本上都有比太学更加优秀和精英化的家族教育。

  对他们来说,太学的师资还不如他们的族学,所以自然不会去太学。

    学成之后加冠成亲,二十岁前到月旦评求个评价扬个名,然后大家互相串联一下举个孝廉,就可以去雒阳做官开启仕途之路了。

  当然,不是说没有士族子弟会进入太学学习,而是很少。

    至于那些个高官勋贵子弟,他们根本不想着努力学习,大多数人只是去点卯,签个到表示自己来过,然后——『饱食而退』。

  这四个字是史书上记载下来的嘲讽那些汉末魏初的太学生的,真的是相当的生动形象。

  日上三竿爬起来,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到太学学堂点个卯,然后等着吃免费提供的午饭,吃完午饭就走了,就去撒欢了。

  祖先拼死拼活挣来的功绩给他们提供那么好的学习条件,却只培养出了一群酒囊饭袋。

  白瞎了太学里十四博士的优良设置和那么好的教学条件。

  郭鹏认为太学里的教学条件哪怕放到现代都是非常不错的了,除了没有现代器具之外,能学到的东西真心不少,关键是看你想不想学。

  太学里的自由度比现在的大学还要高,所以真的是非常考验个人意志和品格。

  权贵子弟当然就自甘堕落了,可是同样的机会送到郭鹏手中,郭鹏不会浪费。

  别说太学学习的机会,在此之前,他也不曾浪费过光阴。

    他努力的读书,努力地将所学到的所见到的融合在一起,不断的精进自己,为了增强自己的生存能力,努力学习武艺,甚至跟着曹仁曹洪他们一起学习骑马和马上击朔的本领。

  不说成为一个武艺高强的武将,至少,要拥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时间就这样缓缓流逝,五月份的时候,郭单和郭鹏一起得知曹嵩在朝廷里为他运作而成童子郎的事情。

  拜他为童子郎的是尚书台的尚书赵建,拜他为童子郎的理由是『通晓儒经,为人纯孝』。

  看来郭鹏『纯孝』的名头已经传到了雒阳,这一波公关操作很是成功。

  具体的内容和过程郭鹏并不清楚,但是看着郭单激动的表情,就知道这件事情上曹嵩付出的代价绝对不低。

  以他的实际身份地位,想要办成这件事情,估计出了不少血。

  或许这里头的付出不一定比让曹操成功举孝廉更高,但是绝对不低。

  大事已定,曹嵩从雒阳托人捎来书信,告诉郭鹏下一步该怎么做,告诉他该如何准备一些必要的东西,一些必要的日用品,然后还有当庭策问的试题以及备用答案。

  郭鹏看着那些为了进入太学而准备的策问试题和答案,的确有点郁闷。

  这简直就是开挂打游戏。

  曹嵩还说只要带一些自己用的习惯的东西就好,剩下来的一切,他都会在雒阳为郭鹏置办好。

  郭鹏进入太学有单独的一间屋子可以居住,可以带一些随从,其他的诸如钱财之类的,完全不用自己携带。

  我有钱!

  言辞之间,大有郭鹏的雒阳求学之路将被他所承包的意思,土豪本色一览无遗。

  或许在郭鹏面前,他感觉自己也只有钱能拿得出手。

  不过这样也好,郭单自己也担心给太多钱让郭鹏带着会不方便,担心路途的劫匪,有曹嵩担保,郭单就放心的给郭鹏准备了一箱大约二十斤黄金,让他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虽然你岳丈愿意承担你一切的花销,但是小乙啊,男儿出门在外,没点压箱底的东西是不行的,这二十斤黄金你留着备用,以备不时之需,人人都有不时之需的时候。”

  郭单这样告诫郭鹏,给他准备了一些需要用到的东西,甚至还有几把匕首和几把剑,还有一张弓和一些箭支。

  “你自幼习武,这些东西给你带在路上自然是有用的,曹氏会派人护送你去雒阳,你去雒阳之后,事事小心,进入太学以后不要出挑,低调行事,认真读书,细细研学,在你加冠之前,外边的事情尽量不要参和。”

  郭单不忘叮嘱郭鹏不要参和一些看上去很热闹的事情。

  不过这样也有道理,古时男儿要在行冠礼之后,得到表字,束发加冠,然后才方便以表字参加正式的社交活动。

  没有束发加冠没有表字的士族子弟是不应该去参加社交的,不能喝酒,人家也不会带你去玩。

  加冠前这三年,郭鹏需要认真努力的读书,在太学里尽量多学一些东西。

  郭单相信以郭鹏的天资一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至少比太学里那帮酒囊饭袋要强得多。

  这个消息送到之后,郭鹏很快也就要出发了,前后不过半个月的准备时间。

  郭鹏出发当天,曹氏派了三十名护卫,加上马车三辆,大包小包给郭鹏打包了不知道多少东西。

  郭鹏感觉自己不是要去太学求学,而是要搬家。

  曹胤做代表,嘱咐郭鹏嘱咐的那些东西比郭单嘱咐的还要多还要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才是自己的亲爹,郭单反而不是了。

  曹胤说完一堆话,一群曹氏和夏侯氏的小伙伴凑过来向郭鹏送上临别寄语。

  “大兄,之后若是有需要的地方,尽管来信,你一来信,我立刻就赶到雒阳去,你要是在雒阳被谁欺负了,我立刻带着全家人去给你撑腰!”

  曹仁满脸的凶悍,握紧了拳头,向郭鹏宣示自己的义气。

  “给你撑腰!!”

  曹纯还是典型的跟屁虫一只,就知道重复曹仁的话。

  “大兄,我也会来帮你的!”

  曹洪和曹德也跟着表态,这个时候仿佛只要表态就够了。

  夏侯渊更绝,掏出一把刀就说『小乙你放心,谁敢给你难堪,我就一刀下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出了事,我顶着!你放心!』

  满脸的好勇斗狠,一副不把人命放在眼里的模样,却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一言不合就杀人的『豪侠』横行的汉朝,人命仿佛真的不算什么,从西汉到东汉,一贯如此。

  夏侯惇十四岁就因为旁人侮辱自己的老师而杀人。

  关羽因为在河东的家乡杀人而被迫潜逃幽州,结果才有机会认识刘备。

  徐庶为了帮朋友报仇而杀人,出狱之后才改过自新开始求学……

  翻开东汉末年到三国的这段历史,那些名声很大甚至很好的人们,仿佛都在杀人。

  死了就死了,杀了就杀了,为了朋友杀人,为了义气杀人,甚至为了杀人的朋友顶罪,然后还会有别的朋友帮忙。

  行走江湖仿佛全靠义气,眼中没有法律,没有规矩。

  可能是讲究大复仇的时代并未过去太久,豪侠横行的时代还在人们的记忆中留存,这个时候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

  在杀人者眼里,杀人仿佛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为义气而杀人几乎成了政治正确。

  现代人是无法想象那个时候的人们对杀人的态度。

  杀人可以有千万种理由,根本也不考虑后果,法律的执行也很成问题,杀人犯的潜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且往往就不了了之。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郭鹏自幼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下,不仅习武,也感染了些许好勇斗狠的习性。

  郭鹏不仅身怀武艺,也敢于和旁人争斗,善用剑和枪,在曹家夏侯家小字辈里的威望也不仅仅是靠着脚踹许邵屁股挣来的。

  那的确是部分原因,但是小的时候,郭鹏经常带曹氏和夏侯氏的宗族子弟和其他一些宗族子弟之间打群架所建立起来的东西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

  而为了名誉和旁人刀兵相见,不拼个死活出来就不罢休,在这个时代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和一群小伙伴做了最后的告别,商定等郭鹏到了雒阳之后要写书信回来向他们讲述一些有趣的事情,还要买一些新鲜玩意儿寄回来给他们,然后大家便依依惜别。

  小伙伴们因为不舍得郭鹏就此离去,相送数里地,比郭单送的还要远,等都看不到谯县县城了,在郭鹏的劝说之下,他们才怅然若失的折返回家。

  他们回返之后,郭鹏带着金木水火土五个亲卫还有三十名曹氏的护卫才算真正踏上了前进之路,不过没走几步路,又停下来了。

  一辆装点颇为华丽的马车停在前边的路边上,一名老仆缓缓走了过来。

  这是曹家的一名老仆,郭鹏认得。

  “大郎,还请稍稍留步,有人想要见您。”

  老仆给郭鹏递了一个十分暧昧的眼色,郭鹏稍一皱眉,立刻明白了这个眼色是个什么意思。

  “你们先往前慢慢地走,我马上就会赶上来。”

  郭鹏对自己的随从们这样说道,随从们立刻照做,一行人缓缓向前离开。


  (https://www.zbbwx.net/book/2656029/445265242.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