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大明文魁小说阅读 > 九百四十二章 科场弊案(二合一)

九百四十二章 科场弊案(二合一)


  科举重否?

  在场每个读书人都在心底自问。

  当然是不重了,面上人人都会这么说,但心底却有几个人不这么想。

  众人以为林延潮要否定这个说法,却见他笑着道:“本府以为当然重矣,否则我等此来何事?”

  听着林延潮的话,众读书人们都是一笑。

  “若是人人轻之科举,那么本府又何必在此,为朝廷开门取士呢?”

  闻言下面的读书人都是大笑。

    见众人大笑,林延潮肃然道:“然科举重矣,但是否有比科举更重呢?本府年少读书时,老师曾诫之'举业不患妨功,惟患夺志'。”

  众读书人闻此都是沉思。

  “诸位,何为志?汲汲于功名,并不耻之,惟功名夺志耻之。”

  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这是读书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林延潮的说法,平日我们可以追求于富贵,畏惧于威武,嫌弃贫贱。

  但是心底一定要有更重要的志向,是这些不能所夺的。正如我们热衷于功名,但是不可为功名改其志向。

  在场不少读书人听了都知道,这也是事功之学的主张。

  林延潮当初深受天子赏识,三元及第,又为日讲官,前途无量,却因为了归德府大水的事上谏天子,被贬至地方。

  富贵加身,谁都会说弃之,但做又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众读书人对林延潮敬佩之至,他真正做到了'学与道合',唯有学与道合,方能做到学以致用,这正为林学的根本。

  所以众读书人听了林延潮一席话,不由都生出原来这才是事功之学,其中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但是却是如此贴切,不说在场读书人,就是目不识丁的人也是可以做到的。

  这时下面有一名学子问道:“敢问府台,何为志?”

  林延潮点点头道:“问的好,朝廷有律令,不可匿三年之丧而科举。这孝道就是志,下面哪位考生守制未满而来参加科举,这就是于志不合,于法不合。”

  “在这里本府丑话说在前头,有违此参加科举者,不论是否侥幸中式,本府一律严惩不贷。”

  众读书人们都是面色一凛,心底生出惧意来。

  下面林延潮又强调这一次府试的规矩,除了隐匿丧期外,还禁止考试夹带,冒名顶替,买通舞弊等等。

  冒名顶替者,追究连坐联保的儒童,并革去廪保生员的功名。

  说了这些后,下面的儒童们都是心底忐忑。之后林延潮即让儒童们进入府衙让廪生作保,并领取考票。

  林延潮入大堂安坐,这才坐了一会,府学曾教授又领着八名儒童来见林延潮。

  归德府八县一州,六个府属县,两个州属县,故而是八个县。这八名儒童都是各县县试里的案首,由几个知县亲自点中的第一名。

  按照科考上不成文的规矩,这几名儒童等同于是几位知县保送的,在府试中必过。

  林延潮问了几句他们的文章,以他这时候的科名,地位,随意讲几句话,已是让这些马上要成为林延潮门生的儒童们诚惶诚恐至极。

  见他们忐忑不安,林延潮耐心地教导了他们几句读书以勤为先,学问以敬为心的道理。

  之后各县教谕又奉上各县提坐堂号的名单,这些人都是县试的前十。

  依照规矩,府试一千多份卷子,作为知府很难一一看过,就算是会试,一个同考官也不过改两三百份的卷子。

  所以府试时,知府一般都是早早请了精通文墨的人来代替自己看卷。

  不过做为府试主考官,县前十,县案首的卷子,最好还是要看一看的。这些人经过县试成绩优异,府试前几名,前十几名很可能就在他们身上。

    然后再将手下之人推荐上来的卷子综合的看一看,如此就已经算是很有责任心了。这与会试也差不多,同考官定去留,主考官定名次。

  当然也有那等甩手掌柜,自己一份不看,全交给下面人看文的。

  忙了半日,儒童都领了考票离去了,这时来给儒童作保的廪生前来参见。

  这些人平日都是学校里读书,各自府里县里生员中的翘楚,大约有好几十人。

  对于这些生员,林延潮必须好言相待,能成为廪生,不仅可以领廪米,给儒童作保,还

  可以不经科考直接进入乡试。

  可以说就是这些人掌握了本地士林的话语权。

  林延潮与每个廪生都说了几句话。聊天中,林延潮却察觉到好几名廪生神色有异。这令林延潮想到之前马通判提醒自己有生员要不利于自己'官府中止买卖田契'的事。

  廪生告辞后,林延潮当下叫来陈济川,展明,让他们于府试之日,外松内紧,多派人手,以防有人闹事。

  二人领命后,即是秘密加派人手明察暗访。

  三日后府试开考。

  考场就设在府学学宫,这也是归德一直以来府学举行的地方。

  归德一直很穷困,府学难免年久失修。虽说府试之前临时抢修了一番,但大体上并没有改善多少。

  棘墙低矮,甚至有地方坍塌,只能用木板碎砖临时补一补。

  至于考舍也大多是东倒西歪,难以遮风挡雨。

  不过所幸府试就是白天考试,五月天气也算不错,否则换了三天两夜,又是在二月的会试,这考生考完后起码要挂掉一半。

  不过这样的考试,难免让人难生认真考试之心。

  特别是之前的县试,说起来很高大尚的国家科举取士,但是却是标准不一,有的地方执行严格,有的地方却考纪不严。

  归德府有几个处的县试,考生们甚至还在考场上交头接耳的聊天,甚至考场上出现雷同卷一式好几份,考官从中取其一的事,也不稀奇。

  考生进场后,天边已是大亮,林延潮,曾教授,商丘知县,以及众位州县的学官一并上香拜过圣人后,当下林延潮宣布府试开始。

  府试开考,不过曾教授,商丘知县都是一脸茫然,林延潮的考题在哪里?

  但见林延潮不动声色,命人摆上四书五经,然后随意拿起一本书,让曾教授,商丘知县各说一个数字。

  然后林延潮将二人的数字,一个化作页数,一个化作行数,到书中摘了一句话作为考题,直接写在水牌上。

  见了林延潮这办法,二人都不由绝倒,心想居然还有这等操作。

  为了防止考生舞弊,林延潮竟作到这个份上,如此才是示人以公,并杜绝一切请托,舞弊的可能。

    写完后林延潮道:“本次府试所有录卷,本官都会贴在学宫的墙上,任何考生对本府所取之卷,有何异议都能提出!”

  此言一出,二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这等于是让公众监督啊。

  但是各人有各人评论的长短,谁有底气,将卷子给大家评论,如此反而会生出无数的争议来。

  所以从来没有考官可以将士子的卷子,任人随意评定的道理。

  唯独林延潮却可以,他有这个底气,在归德府,或者是河南,没有人敢质疑当今文宗裁定文章的水平,甚至多说半句,旁人一个'呵呵,你敢质疑林三元,尼玛贵姓'。

  所以就算再狂妄自大的儿女,也不敢非议半句,否则就要被周围的唾沫星子淹死。

  而旁人对此只能赞林延潮此举是秉公取士,不徇私情。

  只是这上千份的卷子,林延潮怎么可能一一看完呢?

  不过曾教授与商丘知县对林延潮皆是佩服地道:“府台此举以后可为府试之楷模。”

  林延潮笑着道:“吾不欲求名,此事还请两位,以及诸位学官不要替林某声张。”

  众人都是躬身称是。

  于是衙役举起水牌下场,众考生们立即将考题抄录。

  府试题目并不多,两道四书题,一道自选的五经题。

  士子们看了题目,都是立即抄录在题纸上,开始冥思苦想,有才思敏捷不消片刻功夫,就已是开始落笔。

  归德府府试正式开始,士子们都是忙着做题,而就在这时,诺大的府学学宫,某一两处看管不严,墙角破碎的地方,有的儒童却将试题抄录好,然后不动声色地丢出了墙外。

  不久墙外一个人从地上捡起试题,然后匆匆离去。

  府试的三道题目,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算难。

  这不到半日的功夫,就有不少儒童写完了卷子登上堂与林延潮交卷。为何要提前交卷,这是考生常有的路数。

  因为正儿八经的写文章,规定时间交卷,主考官不一定有功夫看,一般都是下面人先看满意,再交给主考官。

  与其如此,倒不如先给主考官看了再说。

  能亲自得林延潮指点,就算这一次府试不中,传出去也是颜面有光。

  当下几名儒童还未过午就急着交卷。

  “恳请府台堂试。”

  交卷完儒童都说了这一句。

  林延潮笑了笑道:“本府要问的都在你们的文章中。”

  当下林延潮阅卷,他阅卷一目十行,手持朱笔不停,边看边在卷上批改。

  片刻一卷已毕,手持卷子的儒童见林延潮如此快就改了自己文章,不由惊讶心想对方是否认真看了。

  但见卷子上不仅写了评语,连错别字,文墨不通的地方都一一改出。

  林延潮温言道:“文理还欠,拿了卷子回去揣摩,明年再来吧!”

  这名儒童无话可说,眼泪当场就流了出来,但对林延潮却是恭恭敬敬地一揖,然后向龙门走去。

    林延潮不过片刻就将几名儒童的卷子都改了,这几人本自持文名,还有一人是县试前二,但经林延潮批卷后,不少人都罢落了。

  儒童们陆续上来交卷,待到了第十五个时,林延潮方露笑意道:“可矣,准备院试吧!”

  这名儒童闻言是惊喜交加,叩头道:“晚生,学生谢过恩师,谢过恩师,谢过恩师。”

  林延潮笑了笑继续阅卷,不久又取一卷笑着道:“中州人才佳矣,不逊吴越!”

  众人本以为林延潮身为文宗眼光肯定是高的,但没有料到林延潮并没有吹毛求疵,甚至对文章有疏漏,但文意佳的卷子,也是取了。

    不过也闹了几个笑话。

  林延潮出题里,有一道四书题取自论语,题目是'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

  一名在县试时通关节的考生,不知这一题怎么破,只好强行破题'一代一代又一代'对应。

  林延潮看了卷子,也没说什么直接判了落卷。这名考生见落卷上没说明原因,当下很没有自知之明地向林延潮道:“恳请府台赐一个名次!”

  林延潮看了这考生一眼,摇了摇头当下在'一代一代又一代'下面直接写上了'二等二等又二等'。

  一旁等着林延潮批卷的儒童都是掩面偷笑,这人手持着林延潮改过的卷子,不解地问旁人这是什么意思?

  旁人捧腹笑了一阵,解释道:“兄台,你用一代一代又一代言三代,那这二等二等又二等加在一起不就是六等。”

  一般卷子成绩是'圈尖点直叉'五等,这六等的意思不言而喻。

  这名考生当下狼狈而去。

  这面批卷,也有不少考生没有当面给林延潮批改的勇气,而是自行交卷离去。

  这些人到了龙门,聚在一起后。

  龙门开门,这些人即是离去。龙门外面聚集了不少考生的家长,以及给考生作保的廪生。

  考生出门,难免被人在龙门前询问成绩。

  这时候就有人突然一句问道:“你们今日第一题是不是'斯民也,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也'。”

  考生讶道:“是啊,你怎么知道?”

  但见那人惊讶地道:“真的啊,我之前在茶寮听到的题目是真的啊!”

  众考生,以及家长们闻言都是露出了不可置信之色。

  “这怎么可能?”

  “这是怎么回事?”

  “怎么考场的题目就泄露了?你说说下面几道题目是什么?”

  于是那人张口就说了,但见考场上两道四书题,以及五道五经题,这人说的是一字不差。

  而这些人是刚出考场的第一批考生,但是考场里的试题竟然在考场外传的路人尽知了?

  这就是科举弊案啊!


  (https://www.zbbwx.net/book/2652496/39043412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