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宋缔免费 > 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难民的作用

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难民的作用


  天竺的贱民惊呆了,他们从未见过这么多的粮食,也没见过这样的庞大和惊人的阵仗,大锅中不断沸腾的米粥是那么的浓稠,而边上的干粮虽然他们不知道是什么,但一定是吃的。

  在他们看来,这一定是大宋士兵的吃食,只能干咽着口水不断的望向那些东西,而止步不前,望向大宋士兵的眼神也充满了羡慕。

  当他们被告知这些食物都是为他们准备的时候,吴万全和大宋的将士看到的不是兴奋和感激,而是震惊,对于天竺的难民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

  从没有人去关心过他们的死活,更不会有人为他们准备食物,便是有粮食也要自己去把粮食煮熟,现在居然被高高在上的宋人“伺候”这简直是颠覆了他们的想象。

  在他们看来人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宋的士兵自然就是高等姓,并且天竺的底种姓以及贱民区分种姓的办法简单粗暴,肤色浅的便是高种姓,肤色深的就是低种姓。

  于是乎常年在草原作战,皮肤被晒黑的吴万全在这些天竺难民的眼中比不上搬运干粮的伙夫…………

  即便是在吴万全的皮鞭之下,这些人也顽固的认为就是这么一个理,让吴万全气的上窜下跳,边上的宋军将士哈哈大笑。

  最后只能对天竺的难民解释,原本的吴万全很白,只是产量在外征战厮杀被晒黑了而已,并且身上的颜色不是黑色,而是血的颜色…………

  自此之后天竺的难民看向吴万全的时候眼中充满了敬畏和尊重,再也不敢用略带鄙视的眼光看向他了,当然组主要的是他们知道了吴万全是这里的最高统帅,所有腾冲军都受到他的辖制和调遣。

  苏轼很快也到了,当然白哲的他穿上大宋的公服之后,完全是一副偏偏俏官人的模样,瞬间就被天竺难民当作是最高的种姓婆罗门,甚至敬若神明。

  每当看到天竺难民对着苏轼磕头跪拜的时候,吴万全心中一万个不开心:“这些人真是势利眼!老子给他们开的门,最后还不待见老子,你一来便磕头捣蒜,端是贱皮子!”

  苏轼笑了笑:“这便是天竺人的种姓制,人家传续了千年自然是根深蒂固。”

  “对!就是那什么劳什子的种姓,你是如何知晓的?”

  苏轼翻了个白眼:“平日叫你多读书,你总是不停,此时便书到用时方恨少了!唐玄奘你可知晓?”

  “去天竺取经的大和尚?”

  苏轼差点被噎死,当然吴万全说的也没错,只能无奈的点头道:“嗯,就是他,他的西域游记有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舍,商贾也……四曰戌陀罗,农人也……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付异路,内外宗枝,婚媾不杂……自余杂姓,实繁种族,各随类聚,难以详载。”

  吴万全点了点头:“哦!我知晓了,最高的是婆罗门,然后是刹帝利,接着是那吠舍和首陀罗。”

  苏轼指了指眼前的吃饭如抢饭的天竺贱民道:“还有他们,这些杂姓不算这四类便是贱民,生下来便是贱民,世代如此,永无出头之日。”

  吴万全的眼睛微眯,嘴角挂着冷笑:“还有这说法?这规矩搁在咱们大宋可不好使!官家说了,天下间永无绝对之事!”

  苏轼笑了笑:“你说的对,这数十万的天竺难民几乎都是低等姓。你说这数十万人到了乞蓝部利国监劳作之后会怎样?”

  吴万全哈哈大笑:“当然是给咱们大宋省钱,也给咱们大宋挣钱了,说不得咱们云南路的地方赋税也变多了不是?朝廷现在给地方上留有赋税以供建设,地方赚的越多,朝廷拿的越多……”

  “你腾冲军的杂费便越多是不是?!”

  “这还不是您勾勾手的事情?咱们要的不多,都是一些等待退役的老兵,只要走的时候能多给点盘缠和安家费,伤残的兄弟多给些抚恤,比什么都强,也让将士们心中感激不是?”

  苏轼点了点头:“这是自然,不用你说,可我问的和你答的不再一个点子上。你再好好想想吧!听说你向上面递了文书,自荐内选进参谋兵事院?若是连这个都想不通,那也不用去了,本官可不敢给你作保。官家责罚可是从不讲情面的。”

  吴万全楞了一下道:“你是说我还没看明白你的用意?你还有什么手段在其中?!”

  苏轼翻了个白眼:“自己想!”

  …………………………

  天竺难民是第一次吃到饱饭,甚至有人从出生到现在第一次吃的如此满足,别的不说,单单是这饭食的口味便让他们惊叹连连。

  抱着大碗喝着浓稠的稀饭,在大口大口的就上刚刚烙好的白面饼子,甚至还有一大盆的咸菜佐餐,这简直是享受!

  无论老幼,都在感激大宋的同时,狼吞虎咽的用餐,对于他们来说这顿饭要花去的钱财实在太多太多,堪比天文数字,宋人是怜悯他们不假,可这样的败家简直就是个愚蠢的傻瓜!

  给点粗糙的饭食就可以了,何必用上这样精致的食物?这不是傻瓜是什么?

  几十万的灾民之中,贱民和首陀罗的数量占据了大多数,最先进入大宋安置之地的是贱民,接着是首陀罗,边墙之外数十万的难民逐渐减少。

  安置营地之内的难民在吃饱饭之后便被带走,他们从现在开始便要即刻前往大宋的乞蓝部利国监。

  在出发之前,大宋的官员向他们宣读纪律,只能无条件的服从,任何有不守规矩的行为,同行的所有人都要受到连坐。

  几十万人的迁徙不是一个小数字,苏轼和吴万全在一开始都有些担心,从边墙的安置营地到乞蓝部的利国监需要三天的行程,一路上万一出点岔子,苏轼和吴万全都要承担责任。

  不是对天竺难民承担责任,而是对大宋负责,对官家信任他们的官家负责。


  (https://www.zbbwx.net/book/2651332/493556421.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