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为贼!
虽然这次大宋在西域师不功,但帝王完全回来了,也就自然是大宋的喜事,再加上大宋第一次在木兰围场秋狝,于是便有了恩科一说。
恩科这东西其实就是一种赏赐,开宝三年,太平兴国二年,太祖、太宗分别赐参加省试、殿试落第十五次、十次以上者“出身”。
事实上恩科成为定制的主要时间是在咸平三年,也就是赵祯的老爹真宗皇帝赵恒当政的时候,他为了鼓励读书人,允许举人年高而屡经省试或殿试落第者,在遇殿试皇帝亲策士时,由礼部另立名册奏上,参加附试,称“特奏名”,这就是相当于便向的“内定”人选。
当然这些人的名次是和普通的制科无关,只是给予年老者以官身,算是给他们这么多年幸苦读书的一丝安慰,于是这是为恩科之嚆矢。
所谓的恩科其实并不在于这“特奏名”而是在于缩短年轻人等待科举的时间,只是把三年一次的科举缩短了,毕竟科举是为国选材马虎不得,并不是说恩科就意味着今年的恩科简单。
富弼不出意外的成为了今年礼部贡举的主考,同时赵祯在今日的正朔朝会上向所有朝臣,文武百官宣布,大宋即将取消叠床架屋的官制。
而在此之前是一个过度阶段,一切俸禄贴补都按照原有不变发放,不会在物资上有任何影响,现在要改变的只是这个纷乱的官制而已。
赵祯实在是对大宋的官制忍无可忍了,这是大宋朝堂高效工作的巨大障碍,并且也是混乱的,甚至连大宋自己的朝臣都不是全部明白其中的区别。
赵祯相信,即便是辽朝的密谍进入皇宫,也难以在众多的衙门之中找到自己说需要的东西!
大宋的官员品级十分之复杂,分别由差遣、本官阶、散官阶、勋官、爵位,贴职等组成,这差遣实际上做事的岗位,多数为临时工,因为这是最为实权的东西,当然不能放权,而临时工就要简单的多,只要时间一到,或是事情处理完,那你的差遣就自动解除,相应的权利也会再次过度到帝王的手中。
所以这差遣才是大宋真正办事的官职,而本官阶又称寄禄官,即享受怎么样的待遇,名称就是三公六部九卿等前代留下的官职,这些官职在前代也就是唐代的时候是实打实的官员,但在大宋却成为了区别官员之间俸禄标准的东西。
散官阶是官员实际的上的等级,又以文资和武阶对应文武大臣,这是一种行政上的高低。
这还不算完,当到达高级官员的时候往往会有贴职,这是专为文人而设的荣誉称号,如某馆某阁大学士、学士等。
还有俩个不得不说一下,勋官与爵位,这两样东西听名字便知道没有实际作用,这是专门留给开国功臣之后的官职,或是大功者爵位之类的东西,勋官共十二转,荣誉头衔,并无实际作用。
爵位荣誉头衔加额外补贴,封邑与实封往往不一样。
如此这些杂七杂八的算下来,各种官称,官衔,官品,大概有数百种之多,极大的阻碍了朝堂的办事效率,虽然叠床架屋的制度有利于权利的集中,但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朝堂的运行效率。
赵祯对此深恶痛绝,这也是他回朝之后烧的第一把火,大宋的官制必须做出改变,即便朝中百官反对,赵祯也有足够的理由。
当三才吊着嗓子宣布散朝的时候,一大堆官员选择留身奏事,赵祯瞧了一下,其中大多是保守的老臣,其中最为德高望重的便是资政殿大学士、吏部侍郎李若谷。
李若谷出身于书香名门,官宦世家。其祖父李光义,字匡正,五代时进士。早以博士受经,历任陕西扶沟县主薄、颍上县令、太子右赞善,后汉时还是朝议大夫。
其父李良弼,字梦得,五代时进士,历任济州防御巡管、宿州团练推官、庐州府录事、观察节度使等职。
而到了李若谷便更是中兴,虽然不是身居要职,但历任宋太宗、宋真宗、以及现在三朝,德高望重,名声甚嘉,乃三朝元老!
他的出现也给了许多人定下心来,这时候就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人来为反对派出头,对于赵祯的这次改革来说,朝臣当中不开口的大多便是支持的,他们虽然支持,却没办法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非是不情愿,而是有着自己的考量,若是成功最好,但若是不成,以后还如何与同僚相处下去?朝中的人都是聪明到家的,当李若谷站出来之后,便没人再开口了。
他不仅是领头者,更使得所有朝臣都有了一块挡风墙………………
三朝老臣出来,赵祯自然要召见,李若谷为人如何赵祯心中有数,但他不明白,这个老臣向来是最会站队的,并且把朝堂看的清清楚楚,怎么会在这个时候犯糊涂,成为别人手中的“马前卒”?
李若谷进入后殿等待的时候,大殿之中的官员便也不再坚持,陆续的离开,他们知道只要李若谷上前,皇帝便不会召见自己。
一群臣子三三两两的走出殿门,而走在最前面的范仲淹却被苏洵拉住:“范相公,这李子渊是怎么了?居然挺身而出,都如此年纪了,不该明哲保身吗?以他之资历,少说也能得一个太子三师之类的致仕。”
欧阳修就在边上,望着苏洵道:“这谁家的东西被动了,谁家人不心疼?”
但欧阳修却默默不语,望着乾宇殿高高翘起的飞檐忽然转头道:“他是三朝老臣,这三朝之中有多少的风浪尔等可知道?”
见两人摇头,范仲淹冷笑道:“太多太多,但他李子渊能历三朝而青云直上,说明此人极为精通官场之道,怕是这次并非是反对官家!”
范仲淹的话让欧阳修和苏洵两人猛然一惊,对啊!所有人都以为留身奏事的人是在反对官家,可若是他李若谷并非是反对,而是支持呢?!
如此一来便可给予所有反对的人一个大大的措手不及,也能使得官家的改革得到鼎力相助,显然这个时候李若谷的所作数为乃真算是“雪中送炭”。
三人不禁相视苦笑,苏洵无奈的挤出一句:“老而不死为贼!”
(https://www.zbbwx.net/book/2651330/46442589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