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交换俘虏的风波(中)
赵嘉仁下朝的时候情绪不很好。回到家中,秦玉贞一眼就看了出来。吃了顿饭之后,赵嘉仁还是心情不爽,秦玉贞就端了茶进来。
等赵嘉仁开始品茶之时,秦玉贞问道:“三郎,难倒谁还敢惹你生气不成?”
赵嘉仁也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能够与人分享也是承认现实的一种手段,所以他答道:“若是别人,我也未必就会生气。不过此次乃是杨太后,我实在是觉得气不打一处来……”
听完了赵嘉仁的抱怨,秦玉贞叹道:“三郎,我并非是站在杨太后那边。不过若是我的家人也被掳走,自然会生出换回家人的心思。”
“我不怪她有这心思,我只是觉得她这么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很讨厌!”赵嘉仁也爽快的把话给挑明。
虽然早就考虑到杨太后一定会对朝政提出她的要求,甚至事前做了一些议题准备。然而赵嘉仁没想到发生的时候居然是交换俘虏。更重要的是,赵嘉仁没想到自己内心对这件事的抵触远比他想象的更激烈。
反思的时候,赵嘉仁发现他已经有大概十年没有因为别人的要求而改变他自己的想法。更直白的说,有十年时间,没人敢对赵嘉仁发号施令。贾似道因为棉务的事情不得不和赵嘉仁合作,当时官家宋度宗毫无治国的能力。而且这位官家还有个好处,他既然管不了就不去瞎咧咧。
十年间,赵嘉仁呼风唤雨。十年间,赵嘉仁命令所到,简直是有些风行草偃的意思。赵太尉已经受不了被人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而且这个发号施令的杨太后还被赵嘉仁看不起。
“可她是太后,我等总得为太后效力。”秦玉贞尝试着给赵嘉仁宽慰。
然而听了这话,赵嘉仁眼前一亮。他笑道:“你说的有理。”
秦玉贞与赵嘉仁成亲十几年,哪里看不出赵嘉仁的反应是有所开悟的状态,然而这种开悟并不等于于赞同秦玉贞的话。她有些讶异的问道:“难倒我说的哪里不对么?”
赵嘉仁却不想再说的更透。方才通过他老婆的话,赵嘉仁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杨太后与他之间的关系。若是从制度上讲,赵嘉仁这些朝臣就是为杨太后服务的。即便杨太后的要求再不合理,赵嘉仁也只能通过劝说来打消杨太后的意愿。这就是朝廷里面的制度。
然而赵嘉仁认为这种制度不对,或者说赵嘉仁认为他才是有权力发号施令的人,他才是有权力让周围的人只能服从的那个人。杨太后在他面前也只有乖乖听话。
原本虽然有大权独握的自觉,然而赵嘉仁并没有如此清楚的看到现实。现实就是随着战争的紧急状态缓和,杨太后就开始试图夺回权力。
看到丈夫清晰化的表情消失,整个人都开始恢复到冷静的模样,秦玉贞就放下茶壶,起身离去。以这十几年夫妻的经验,此时的赵嘉仁即将开始整顿他的思路,开始投入工作。
秦玉贞猜对了赵嘉仁的确开始工作,却没猜到赵嘉仁其实并没有立刻想出好办法。制度就是制度,在推翻小皇帝和杨太后之前,身为臣子的赵嘉仁必须服从制度。因为制度而让赵嘉仁不得不低头,这是赵嘉仁最不想看到的局面。
自己解决不了,赵嘉仁就找到了徐远志这个老成持重的官员讨论此事。徐远志听了之后立刻答道:“太尉所讲的是不想与太后直接冲突,那就不妨将此事交给别人来办。”
“别人来办?”赵嘉仁一时没办法理解。不过想了片刻,他倒也有了些思路。这本就不是大事,交给属下来办才是正经。而且有这属下做缓冲,赵嘉仁可以充分与命令属下与杨太后扯淡。
想到这些,赵嘉仁问徐远志,“你可有什么人选?”
“我觉得让丁飞来办此事吧。”徐远志给了建议。
赵嘉仁眼睛一亮。丁飞管理的肃奸委员会还是个半公开单位。现在若是能够让丁飞主持此事,正好名正言顺的对交换的俘虏人选进行调查。加上马上就要开始对俘虏的那帮宋奸们召开公审,这的确能坐到一石数鸟。
“徐尚书还真的是老成谋国啊!”赵嘉仁发自内心的赞道。
“太尉。你十三岁考上进士。二十几年来你又屡立大功,朝廷从来不敢真正得罪你。所以你凡是遇到问题都是正面硬上。我觉得这不妥。”徐远志说这话的时候并非敷衍,而是语重心长的给赵嘉仁建议。
赵嘉仁点点头,徐远志说的完全没错。赵嘉仁现在的确是遇到问题之后根本不去采取更有效的手段,完全是硬来。硬来其实是非常没有效率的选择。
搞定了这件事,赵嘉仁立刻将丁飞找来,告诉了他新的人事安排。丁飞没有反对,他只是问道:“太尉,能不能换回来宋奸?”
“你想杀宋奸?”赵嘉仁连忙问,他发现自己竟然不是最激进的。
丁飞重重点头,“太尉,我是觉得把宋奸换回来杀掉,应该能昭告天下,我大宋对于宋奸到底是什么看法。若是蒙古肯答应此事,又能让大宋的那些居心叵测之辈看到,蒙古人根本就不在乎他们的生死。”
这个思路倒是真的不错。赵嘉仁原本只是觉得现在手里的俘虏太少,没办法将被抓走的百姓都换回来。现在看,其他交换的人倒是可以慢慢来,被俘的两名蒙古万户完全可以换两个宋奸。
“那你觉得换谁比较合适?”赵嘉仁问丁飞。
丁飞连忙答道:“我觉得能换到吕文焕自然是最好。不过吕文焕虽然罪责大,可他死守襄阳那么久,还不能这么轻易杀害。不过有些人并不那么容易……”
两天后,丁飞就站立在朝堂之上面对杨太后讲述他的看法。杨太后一听丁飞竟然要用两名蒙古万户交换投降蒙古的宋奸,她登时就不爽了。大家都知道万户是手里最有价值的俘虏,除了背负的官家与太后之外,用这两人大概想换什么人就能换到什么人。所以杨太后立刻否决了丁飞的看法。“不可,还是要换回对国家有用的人!”
“太后,”丁飞声音响亮,并没有丝毫对太后的畏惧,“对国家有用也不一定要是功臣或者勋贵。再说以后有的是仗可打,到时候抓到更多俘虏就可以轻松把他们给换回来。又或者我军攻破蒙古大城,就能讲被拘禁在城中的众人救回来。可当下我等要做的乃是让天下知道再战之时,绝不能有投敌之时。只要国家制度被弄清楚,自然对战胜蒙古有巨大帮助。这才是对国家真正有用!”
丁飞表示要对官员们进行震慑,听到这话的官员们脸色并不那么好看。赵嘉仁观察着朝堂上众人的表现,心里面是一阵冷笑。而且杨太后竟然完全不看下面群臣的反应,只是自顾自的说道:“既然以后可以再抓到那么多蒙古人,换宋奸也可以后再做。”
“太后,现在当务之急乃是做好与蒙古交战的准备。次序不能错啊。”丁飞还是极力劝说。
赵嘉仁看得出,丁飞倒是觉得这位太后的确是居于上位之人。就在赵嘉仁心里面考量丁飞心思之际,就听杨太后不耐烦的说道:“你是干什么的?这朝堂之上还轮不到你说对错!”
不管之前丁飞是什么反应,遭到如此对待,丁飞脸上立刻露出了愕然,接着就见丁飞低下头,那情绪除了委屈之外还有很多是愤怒。
这就对了!赵嘉仁心想,若是他的手下会很自然的以杨太后为主,赵嘉仁可就会感到强烈的失望。
杨太后训斥完了丁飞这个和她唱反调的,就尝试着按照杨亮节给出的主意,继续推进她的决断。如果杨太后大权在握的话,她的命令就会被朝臣们接受,并且被朝臣们执行。那时候杨家被掳走的亲戚就可以在第一批交换名单上。
“诸位卿家,还是要让那些被掳走的人阖家团聚才是上策。”杨太后说道,她接着对刚上任没几天的礼部尚书陈庆年说道:“陈爱卿,你可否能与大元商议此事。”
陈庆元也是进士出身,追随着杨太后到了福州。此次被安排到礼部,也算是对他的一个奖赏。毕竟能够跑那么远,也算是忠于大宋。
陈庆元看了看太后,接着低下头,然后又扭头看了看赵嘉仁。在经过了些思想斗争之后,陈庆元抬起头来答道:“太后,臣不能奉旨。”
杨太后一惊,她知道大宋官员们不太会轻易就完全对官家俯首帖耳,却没想到这位新任礼部尚书居然敢这么率直的反对。怀着讶异和挫折的心情,杨太后问道:“为何?”
陈庆元答道:“太后,正如丁飞所言,此时的当务之急并非是对被掳走的人示好。此时的当务之急乃是威慑宵小,让乱臣贼子们没了侥幸不死的想法。”
听着朝臣们开始反对杨太后,赵嘉仁本来想笑,却发现自己完全笑不出来。被杨太后在上面有发言权,已经让赵嘉仁感到了挫败。
(https://www.zbbwx.net/book/2576014/395555209.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