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抗联来了
罗科索夫斯基在得知太阳山城再次失守的消息后,表情如常地吩咐马利宁:“参谋长,给防御在伊斯特拉水库的部队下命令,让他们务必坚守好自己的阵地,只要还有一个人活着,就绝对不能放一个德国人通过我们的防线。”
“放心吧,司令员同志。”马利宁和集团军所属的各级指挥员打交道的时间不短了,他们是些什么样的人,他心里都非常清楚。因此在听完罗科索夫斯基的话以后,他立即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各部队的指挥员都向我表过决心,说除非他们牺牲了,敌人才有可能踏着他们的尸体,通过他们的防线。”
罗科索夫斯基听完后,轻轻地哼了一声,随后对马利宁说:“参谋长,请你转告下面的各级指挥员,我只要阵地不要他们的尸体,要让德国人的尸体铺满我们的阵地前方。”
马利宁使劲地点点头,“没错,司令员同志,您说得真是太对了,我会将您的话转告给下属各部队的指战员,给他们以胜利的信心。”
望着挂在墙上的地图,罗科索夫斯基的眉头紧锁,因为他看到如果听任德军的部队冲向莫斯科,要不了两天,敌人的先头部队就能到达希姆基。但自己手里的兵力有限,该如何地挡住不管不顾冲向莫斯科的敌人呢?
思前想后了半天,他觉得还是只能找朱可夫要预备队,想到这里,他拿起桌上的电话,给方面军司令部打去了电话。
接线员可能知道他和朱可夫的关系比较熟稔,所以在听出他的声音以后,立即将电话转到了朱可夫面前的座机上。朱可夫听到电话是罗科索夫斯基打来的,脸上的神情没有丝毫变化,他只是淡淡地问:“罗科索夫斯基,有什么事情吗?”
“是这样的,朱可夫同志。”罗科索夫斯基语速极快地说:“您也知道,克林和太阳山城的失守,是因为兵力严重不足的缘故。如今德军兵分两路,一路冲向了伊斯特拉水库的防御阵地,而另外一路,则冲向了莫斯科。”
罗科索夫斯基知道此刻在莫斯科集结着大量来自远东的部队,所以委婉地补充说:“为了防止德军兵临城下,我请求您为我调派预备队。哪怕只有一个师也行啊。”
在和平时期,一个师的人数是相当多的。但在莫斯科城外堪称绞肉机的战场上,一个师的兵力最多两天就全部打光了。因此就算知道朱可夫派来一个师,也只是杯水车薪,但罗科索夫斯基还是硬着头皮提出了这样的请求,因为他手里的兵力已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没想到朱可夫的这个请求刚提出,就遭到了朱可夫的否决:“不行,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我现在手里没有机动部队,你们只能依靠自己现有的力量,来抗击德军的进攻。”
“朱可夫同志,”听到朱可夫这么说,罗科索夫斯基不禁有些着急了,他提高嗓门对着话筒说:“我的机动兵力在前两周的反击中,已全部消耗殆尽了。前两天,我冒着削弱伊斯特拉水库防御地带的危险,抽调了几支部队去克林——太阳山城建立防御,就把原本就有限的兵力变得更加薄弱了。”
“别说一个师,就算是一个团,我手里也没有。”朱可夫虽然手里有一些预备队,但他都是准备用来实施大反攻的,所以不愿意采用添油战术,一个师一个师地填进摇摇欲坠的防线,因此他固执地说:“你们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抗击德军的进攻。”
见朱可夫拒绝了自己的请求,罗科索夫斯基不甘心地接着说道:“既然没有一个团,那给我一个营总行吧?”他说完这句话以后,在心里自嘲说,自己简直成了要饭的,居然连一个营的几百号人都看得上。
对于罗科索夫斯基的这个提议,朱可夫沉思了片刻,随后回答说:“好吧,我待会儿就抽调刚从远东过来的一个营,交给你指挥。不过要你亲自到希姆基去接收。”
“好吧,大将同志。”罗科索夫斯基听到朱可夫这么说的时候,心里不禁暗喜,心说我正在为从什么地方抽调部队,去保卫希姆基而犯愁呢,您就让我到希姆基去接收部队。“我立即赶到希姆基。”
在将工作移交给马利宁以后,罗科索夫斯基便打算离开指挥部,没想到洛巴切夫却跟了上来,从后面叫住了他,还颇为不满地说:“司令员同志,您这是打算去哪里啊?”
“去希姆基接收朱可夫大将给我们的部队。”罗科索夫斯基不知道洛巴切夫为什么要这么问,但还是如实地进行了回答,最后好奇地反问道:“我刚刚不是向你们说过这事了吗,难道你没有听到?”
“听到了。”洛巴切夫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是一副不悦的表情,他接着反问道:“我想问你的是,既然我是你的军事委员,为什么去接收部队这样的事情,不叫我一起去?”
洛巴切夫的话让罗科索夫斯基哭笑不得,他一脸苦涩地说:“军事委员同志,不是我不想让你去。但问题是现在路上不安全,你别忘了,我们前几天去克林路上还出了好几次危险,要不是运气好,没准我们都回不来了。不行,这次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让你跟着我去冒险。”
“司令员同志,你不要说了。”洛巴切夫从座位上站起来,将放在桌上的貂皮圆筒军帽戴在头上,态度坚决地说:“既然我是集团军的军事委员,那么司令员去哪里,我就要跟到哪里。至于说到危险,在战场上哪里又没有危险呢?就算坐在这个指挥部里,也同样有被炮弹命中或者炸弹炸死的危险。”
见洛巴切夫都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罗科索夫斯基知道在拒绝对方,就有点太矫情了,于是便就坡下驴地说:“好吧,军事委员同志,既然您要跟我去希姆基,那一起走吧。”
从集团军司令部到希姆基,大概有五个小时的路程,这次为了安全起见,防止再遭到德军的空袭,罗科索夫斯基还专门带了两辆牵引四联装高射机枪的汽车。
在车启动以后,洛巴切夫还特意朝后面看了看,见牵引着四联高射机枪的汽车,就跟在自己的吉普车后面,不禁笑着说:“司令员同志,你考虑得真周到。这样就算遇到德军的飞机,跟在后面的高射机枪也能将他们打下来。”
罗科索夫斯基心里明白,用高射机枪打飞机,能击落目标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听到洛巴切夫这么问,他不忍心给对方泼冷水,只能含糊其辞地说:“军事委员同志,这些高射机枪手都是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我相信他们完全有能力将敌人的飞机打下来。”
不过好在一路顺利,沿途既没有遇到敌机,也没看到穿过苏军防线的德军小部队,平平安安地来到了希姆基。
希姆基只是一个小镇,根本没有什么军事价值,所以在这里甚至连民兵都没有,只有两个维持秩序的民警。两位民警正在镇子的西南面巡逻,忽然看到有一支小型的车队开了过来。年轻的民警问年长的民警下士:“下士同志,来了不少的车,不知道是我们的还是德国人的?”
民警下士抬手在小民警的后脑勺扇了一巴掌,没好气地说:“我军在城外有那么多的防御阵地,德国人怎么可能突破我军的防线呢?”
小民警摸着自己的后脑勺,不服气地说道:“可是,我听那些运送伤员的司机说,我军在前方打了败仗,难道他们说的还有假话吗?”
“这可说不准,”民警下士盯着越来越近的车队说道:“也许这些司机根本就没有到过前线,只是道听途说了一些战场上的事情,便添油加醋地编故事给你听。”
正说着话,罗科索夫斯基所乘坐的吉普车已听到了两位民警的身边。罗科索夫斯基推开车门,探出半边身体,问民警下士:“民警同志,你知道这附近哪里有我们的部队吗?”
民警下士见和自己说话的是一位将军,连忙抬手敬礼,有些慌乱地回答说:“将军同志,您穿过镇子,到镇子东北方向的森林里,那里好像有一支我军的部队。”
罗科索夫斯基向民警道谢后,又催促司机继续向前开车,去镇子外面寻找那支自己可以接收的部队。
车子穿过镇子,沿着凹凸不平的公路,来到了一片森林地区。正当罗科索夫斯基睁大眼睛四处打量,寻找什么地方会藏着一支部队时,从森林边缘的一个雪堆后面,忽然冒出了几名穿着白色伪装服,戴着钢盔,端着莫辛拉甘步枪的战士。
他们拦住了罗科索夫斯基的吉普车后,便有两名亚洲面孔的战士走过来,弯腰朝车里看了一眼后,一名年龄稍微大一点的战士开口问道:“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罗科索夫斯基听到战士的问话后,不禁愣住了。因为这位战士说的不是俄语,而是华夏话,他在穿越前曾经去过不少地方,一下就听出了战士用的是东北口音。
正当他以为自己听错时,旁边的那位战士,用俄语将同样的话重复了一遍。
“我是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是奉命来这里接收部队的。”罗科索夫斯基在表明自己的身份后,好奇地问说俄语的战士:“你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说到这里,他朝说华夏语的战士看了一眼,补充说,“为什么他说的话,我听不懂啊?”
那名战士抬手向罗科索夫斯基敬礼后,回答说:“报告将军同志,我们都是来自华夏东北的抗日联军,他说的是华夏语,所以您听不懂。”他回答完罗科索夫斯基的话以后,又凑近自己的同伴,低声的进行翻译。
听说他们是来自东北的抗联,罗科索夫斯基感到非常的意外,因为根据他的记忆,由于日寇向东北大量增兵,实施残酷“围剿”,使抗联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生存条件极为险恶。为了保存干部,积蓄力量,以便坚持长期斗争,抗联各路军分批进入苏联的远东地区。唯一能和抗联扯上关系的部队,是第88国际旅,可这支部队是1942年8月才组建的,这个时候怎么会出现抗联的人呢?
“战士同志,你叫什么名字?”罗科索夫斯基微笑着问说俄语的战士。
“报告将军同志,”战士挺直腰板,大声地回答说:“我叫王二柱,是连里的俄语翻译。这位是我们连的连长田栓子中尉。”
罗科索夫斯基从车里跳到雪地上,主动向田栓子伸出手,友好地说:“你好,中尉同志,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虽然他依旧能说一口流利的华夏语,但此刻他还是用俄语说的这番话,说完以后,他故意将目光投向了王二柱,等待他进行翻译。
田栓子在听完王二柱的翻译后,先是抬手向罗科索夫斯基敬了一个军礼,随后伸出双手握住罗科索夫斯基的手,恭恭敬敬地说:“您好,将军同志。我的特别连就在森林里,我们听候您的命令。”
能在异国他乡听到同胞说华夏语,罗科索夫斯基的心里真是倍感亲切。他松开田栓子的手以后,问道:“中尉同志,你的部队在什么地方?”
虽然田栓子听不懂罗科索夫斯基所说的正宗俄语,但也从他的表情上猜出了话的内容,他把身子一侧,向森林一指,回答说:“将军同志,我的特别连都在森林里,我给您带路吧!”在征得了罗科索夫斯基的许可后,他便原地来了给转身,踩着没过鞋面的积雪朝森林走去。
罗科索夫斯基和洛巴切夫跟在后面,朝森林走去的时候,洛巴切夫担心地问:“司令员同志,这些人能行吗?”
“放心吧,我的军事委员同志。”看到自己要接收的部队里,居然有抗联,罗科索夫斯基不禁喜上眉梢,抗联的战士和倭寇打了那么多年的仗,个个都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们在进入了苏联境内后,还进行过专门的军事训练,同时装备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战斗力绝对不逊色于苏军最精锐的近卫师。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底气,所以他信心十足地说:“我想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https://www.zbbwx.net/book/2562381/348612240.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