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唐朝的那些事儿最新 > 第六十章 阻止

第六十章 阻止


  60阻止

  没过几天,殷开山又来了。一见面就开门见山的对刘文静说道,不是我非要打仗,是底下的兄弟们都受不了了啊,我们千里迢迢跑到这儿来,却像个乌龟一样一直缩着,薛举的兵骂我们骂的是越来越难听了。

  这样吧,我也不为难你。秦王的命令是不许我们出击,我们听他的,不出击,我们就把兵带出去列个方阵让他们看看,展示一下我们唐军的威风,不要让他们小瞧了我们,这样行不行?

  刘文静犹豫了,直觉告诉他这样不行,但他和殷开山在同一个衙门下办事,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把关系闹僵了的话以后不好说话,就勉强同意了。

  七月九日,殷开山和刘文静率领人马倾巢而出,列于高墉城外的浅水原。

  此举正中薛举下怀,他留下前锋营在前方吸引刘文静殷开山的注意力,自己则调动全部精锐骑兵马蹄裹布绕到了唐军的身后,堵死了唐军回城的后路。

  随着一阵低沉的冲锋号角响起,刘殷二人慌了,他们是来耀武扬威的,根本没有做好打仗的准备,更为致命的是,他们还没有发现进攻的敌人在哪儿,因为对面的薛举军一动不动,不可能是他们,很快,他们就发现动乱是从后方传来的,将近十万人马围在一起,等后方的动静传到这儿时已经来不及反应了,他们被包围了,因为,薛举的前锋营也动了。

  十万人马的对决并非简单的冲撞就可以了,还有机会,经过短暂的慌乱之后,他们开始镇定下来,收拢被打散的部队,组织起防守阵型。

  一条条命令有条不紊的从中军帐飞了出去,一个个消息又从前线飞往中军帐中,不多时,刘文静和殷开山脸上阴沉一片。

  拒马准备不足!长矛准备不足!盾牌准备不足!更为要命的是,弓弩也不足!

  一般来说,步兵的弓箭射程比骑兵的弓箭射程长100-200米,他们可以固守一处利用这个射程落差对付薛举的骑兵,但这次出来弓弩的携带数量很少,也就是他们根本抵抗不了多长时间,一旦弓箭消耗完毕,为数不多拒马和长矛盾牌阵也阻挡不了多长时间,就只能撤退了。

  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离大本营有五里之遥,在原地不动还好,自己这十万步兵稍有大的动作在敌方眼里就全是破绽。

  该怎么办呢?刘文静急得满头是汗,薛举真是太可怕了,他们想起了前一刻耀武扬威的情景,薛举的军队一看见他们就往后跑,看的他们哈哈大笑,这几日被骂的压抑的心情得到了释放,也跟着薛举军在后面跑,这个狡猾的薛举,真是好歹毒的心肠啊!

  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容不得刘文静多想,因为,薛举的部队已经突破他们的防线,开始以骑兵特有的冲撞力对自己的步兵进行单方面的屠杀了。

  形势逼人,刘文静不得不做决断了,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自己带出来的人会被对方全部吃掉。

  可回去的路又是一条艰辛的道路,薛举的骑兵挡在回城的必经之路上,必须以步兵的血肉之躯正面冲撞薛举的骑兵,牺牲掉部分士兵,为身后的士兵开路。

  这条路是非常艰难的,败退的步兵在骑兵眼里处处是破绽,但他刘文静不得不走,因为再不走的话,等待他的将是全军覆没。

  刘文静强忍住泪水,向全军下达了此行的最后一个命令:撤退!

  这条路非常难走,但他们终究还是走出来了,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将近六万士兵当场战死,八位高级将领三位被俘,其余五位节节败退,根本没有与对方一战之力。

  谁该为这样的惨败负责?毫无疑问应该是殷开山,再加一位是刘文静,不但没有制止殷开山的冲动行为,却容忍他带兵出去,酿下如此惨祸。

  还有人要为此事负责吗?没有了,如果硬要算的话,李世民也算一份,但他只能算个治军不严的罪,也是情有可原,因为他生病了嘛。

  事实真是这样吗?不一定,李世民的这个病生得非常巧妙,这样一来,他就不用为这次惨败负太大的责任。

  我们前面说到李世民有一个乱改史书的毛病,那么这次是不是也是因为他改了史书好维持他英明神武的军事奇才形象呢?我的情感上倾向于这样,但很遗憾,我们并没有过多的证据标明李世民对这段历史动过手脚,据我的判断,这段历史的真实性高达七成。

  为什么不是九成或者十成呢?这就牵扯到我下面要讲得一个故事了。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为两成,为什么是两成呢,毕竟除了穿越时间去亲自见证历史,谁也不知道真实的历史是怎么回事,那就留下多余的一成,或许真实的历史既不是我讲的那个七成的故事,也不是两成的故事,反而是剩下那一成的,谁知道呢?

  这个真是性为两成的故事先由一个疑问讲起。

  全军出动这么大的事情他李世民作为军中最高统帅,竟然事先没得到一点儿消息?

  将近十万人出营可不像十个人出营一样,是需要准备很长时间的,而正史中只提到了他没来得及阻止,真的没有时间阻止吗?


  (https://www.zbbwx.net/book/2436709/450149107.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