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抗日之我为战神最新文章 > 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调整

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调整


  郭邴勋的建议让杨震眼前不由得一亮。王效明是军政双全的人才,即能够胜任军事指挥员,也能胜任政工首长。即在抗联担任师级指挥员多年,精通游击战。又有正面大兵团运动战的经验。担任这个纵队司令员无论是经验,还是能力都足够了。

  至于陈翰章,自调任二军五师师长兼政委后,能在敌情那么严重的情况之下党政一肩挑多年。将二军五师打造成二军最有战斗力的一个师,也是最兵强马壮的一个,也说明了其工作上的能力。

  陈翰章既有丰富的游击战经验,又有多年兼任政委打下的政工工作的经验。虽然缺乏大规模正面运动战的经验,但担任最高政工首长的纵队政委是足够了。

  想到这里,杨震点了点头道:“就按照你说的办。将陈翰章与王效明位置对调。由王效明担任纵队司令员,陈翰章任政治委员。”

  “李政委正主持军区政工干部培训班开班,这会应该差不多完事了。一会李政委与高主任来了,我们开一个常委会,今天就将两个纵队的军政主官都定下来。”

  “今天要定下来的不仅仅是两个纵队主官的人选,还有各旅军政主官以及分区军政主官的人选。最关键的是我们今后的作战方向、大致的作战计划,以及部队的今后训练大纲。今冬也许会是我们最后一个可以充分利用的休整时间了。”

  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用杨震与郭邴勋等。就在杨震准备开一个军区常委会,准备将部队扩编后的军政干部人选的名单定下来的话音刚落下。已经结束了主持军区政工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的李延平与军区政治部主任高禹民走了进来。

  看着不请自来的李延平与高禹民,杨震笑了笑道:“你们可真不禁叨咕。我正准备让虎子去将你们请过来,这下好不用请,你们自己过来了。这样,既然今天四个常委都在总部,就趁着这个机会开一个常委会,将有些事情定下来。”

  “部队扩编在即,我和老郭一方面要组织新扩编的部队训练,又要下去检查各旅、分区,尤其是现在与日军对峙地区的部队战备工作。还要勘察地形,筹划、准备下一阶段作战工作。”

  “你们两个即要主持干部培训、做好征兵工作、对烈士家属做好优抚。又要配合现在已经全面展开的东北局地方工作。事情繁多又千头万绪,我们恐怕要很长时间都要处于忙碌状态了。”

  李延平闻言点点头道:“是啊,根据地扩大,部队也扩大了,事情一天比一天多。我们这四个常委今后聚在一起的时间恐怕不会太多。早点将事情定下来,也好着手下一步的工作。还有,我看今天的常委会是不是让张镇华也列席一下?”

  “张镇华虽然只是军区后勤部的政委,但在老彭身体一直不好的情况之下,实际上主持后勤的工作。让他参加今天的会议,很多涉及到后勤方面的问题,我们直接就可以定下来。”

  “另外老彭的身体虽然一直在休养,但始终未见大的起色。担任后勤部长后,累的胃部几次大出血。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已经很难承担大量的工作负荷。况且后勤部门事情繁琐,工作又千头万绪,老彭的身体现在实在难以承担。”

  “他已经三次找过我希望将工作交给更适合的人去做。不想因为他的身体原因,影响到军区的整体部署。之前我一直有些顾虑,始终没有同意。只是变动了一下他与张镇华分管的工作范畴。”

  “现在整个后勤部主要的工作主要张镇华在主持。从前一阶段的表现来看,张镇华主持工作这段时间,表现还是不错的,还是称职的。我建议是不是调整老彭和张镇华的工作?毕竟他们两个之前分工的调整只是临时的,名不正言不顺。”

  “虽说我们共产党人不讲究职务的高低,但这样终归对整体工作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而且伴随着各种军工装备的引进,现在我们与江北的联系越来越频繁,需要有一个人常驻江北。而总指挥又要主持整个东北局的全面工作,不可能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我们身上。”

  “我看这样,让张镇华改任后勤部长,老彭以军区副政委或是政治部副主任的名义,常驻江北。一是协调各方面关系,保证我们所需物资的引进。另外,江北的医疗水平要高于我们这里,也有利于他的身体恢复和保养。”

  对于军区彭定杰与张镇华的工作调整,李延平虽是主管干部的军区第二政委,但在军区常委会上通过之前,他只有采取临时措施的权力。真正调整,只有在军区常委会上通过后,尤其是杨震这个被中央授予最后决定权的第一书记点头,才能最终的执行。

  对于李延平提出让张镇华列席常委会,并改任后勤部长的提议,杨震微微的沉思了一下后便点头同意了。彭定杰的身体状况他一直很清楚,的确已经无法承担高强度的工作。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当初才同意李延平对其与张镇华分工的调整。

  张镇华在调整工作分工后,也没有辜负杨震与李延平的厚望,表现的很出色。作为实际上的后勤部长,他的表现足以接替彭定杰工作。不过对于张镇华的使用,杨震觉得还应该再给他加加担子。

  思索了一下后,杨震道:“我看完全可以。张镇华在分工调整后,其表现足以胜任军区后勤部长。我同意政委的意见,由张镇华改任后勤部长。而且我看还可以给他加加担子。他在后勤政委期间已经是军区党委委员,我看可以向中央以及东北局上报,增选其为军区党委常委。”

  “至于老彭,按照政委的意见办。挂一个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名义,常驻江北。一方面协助总指挥开展对苏工作,另外就是调养身体。老郭、老高,你们看那?”说罢,杨震转过头看了看郭邴勋与高禹民两个人。

  才被恢复党员的身份,之前虽然表面上只是以非党员的身份列席常委会。但因为身份的关系,实际上一直是有发言权。今儿才是第一次名正言顺的以军区常委的身份正式参加常委会,尤其是第一次参加研究人事会议的郭邴勋闻言只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没有意见。

  郭邴勋为人低调,之前郭邴勋虽然也经常列席常委会,但除了研究军事工作的会议之外,他一直恪守本分,从不参加。即便参加了,也极少的表态。更多的时候,他是从不参加非军事议题外会议的。

  其实也用不到他参加。很多事情上,尤其是军事干部的人选,都是事先杨震与他以及李延平商议好了,才提上始终缺一个人的常委会表决。尤其是军事问题,更是基本上都是杨震和他两个人内定。

  见到在司令员、政委心中位置极重的郭邴勋都点头了。与张镇华早已经熟悉,之前有过多次配合作战经历的高禹民自然不会有什么反对的意见。相反,见到老战友即将被任命为军区党委常委,他还是很为老战友高兴的。

  虽说这一任命还需要中央与东北局的批准,但在高禹民看来,以杨震此时在中央领导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与东北局第一书记的总指挥关系来看,只要他点头,这个任命几乎不会有任何的变数。

  见到郭邴勋与高禹民没有意见,便知道此事已经通过的李延平打电话通知张镇华到杨震的办公室开会。接到通知,以为军区又要有什么大的行动而急忙赶来的张镇华,听到对自己的任命之后,微微一愣。

  看着有些发愣的张镇华,杨震有些半开玩笑的道:“老张,今儿的议题很多,你的事情等会议结束后,政委会找你单独谈的。现在你需要的是从你们后勤工作的角度对部队今后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说罢,杨震看了看在座的几个人,也没有说什么客套话,直接开门见山的道:“今儿咱们第一项议题是准备成立的两个纵队旅以上干部的人选问题。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军区准备将野战军扩编为两个纵队,六个旅外加三个独立旅的规模。”

  “根据部队眼下的形势,以及各人的综合素质考虑,我提议以原一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王光宇任一纵队司令员,由原三分区政委易建平任一纵政治委员,三分区参谋长孙文久同志任纵队参谋长。”

  “二纵由原三旅政委王效明任司令员,原一分区代理司令员陈翰章同志任政治委员,三旅参谋长马春生同志任纵队参谋长。这几个人在座都很熟悉,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对于杨震提名的几个人选事先均未与自己商议,甚至关于政委的人选多少有些越位的表现,在工作上从无私心,大局观很重,与杨震搭档这么长时间,已经很默契的李延平并未表示出任何的不悦来。

  杨震与李延平之间的配合虽然还没有到与郭邴勋那样心有灵犀的地步,但搭档这么长时间也很熟悉彼此的性格,配合的也很默契。对于对方的工作,相互都很支持。就像当初李延平并未与杨震商议,便调整了彭定杰与张镇华分工后,杨震也并未表示出任何不快来。+

  况且对于拟议中的两个纵队军政主官的人选,杨震提出来的这几个人基本上与李延平可谓不谋而合。除了在二纵司令员人选上多少感到意外之外,就是两个政委的人选上有些不同。

  原本在得知杜开山因为之前的错误,被调至军分区已经无望担任纵队司令后,李延平还以为杨震会提名刘长顺担任。却没有想到杨震挑选王效明接任这个纵队司令,这让李延平多少感觉到有些意外。

  对杨震这种以大局为重的干部任用感觉到很欣慰的李延平,在微微沉思了一下后道:“老杨,两个纵队司令员和参谋长的人选我没有什么意见。这几位同志在之前的战斗的表现有目共睹,担任两个纵队的领导职务,并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

  “而陈翰章同志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很过硬担任二纵政委倒是个适合人选。只是这一纵的政委?易建平这个人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可关键的是他在调离后,这个三分区的政委人选有些难办。”

  “整个辖区三面受敌的三分区是目前三个军分区之中处于军事斗争最前沿的一个。与辖区已经没有日伪军的一分区,以及有小兴安岭群山作为屏障的二分区相比,辖区直接与日伪占领区相邻的三分区目前的压力也是最大的。”

  “目前兼任三分区司令员的军区赵副司令虽然能力足够,但出于性格方面的考虑,兼任政治委员并不合适。而且军区原有的干部之中,也很难找出来能与其搭档的合适人选。”

  “易建平同志为人谦和党性强,经验丰富,与赵副司令磨合的还算不错。在军区暂时还无法选出合适人选替代他的情况之下,调动易建平的工作是不是恰当,会不会引起三分区工作的动荡,司令员还是要考虑一下。”

  李延平的话,让杨震也多少有些犹豫。当初在组建三分区,选拔政委的人选时的一幕又出现在他眼前。但选择易建平出任一纵队政委,杨震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经过全盘考虑后,才决定的。

  目前军区的所有高级指挥员,全部都是抗联本地出身或是自己带着从日军细菌战基地冲出来的老部下。之前未能与中央联系上也就算了,但随着与中央恢复直接联系后,中央选派的干部陆续到达,调整人事上也是必须要考虑中央调过来的干部。

  这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平日里不怎么插手政工干部调整的杨震这次插手纵队政委的人选,甚至没有事先与身为军区政委的李延平商量。除了不想李延平做难之外,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将易建平调任野战军一纵队任政治委员,不单单看重的是他自身的能力,借鉴关内部队丰富的政工经验。杨震更多的考虑是一个平衡而且是向中央表态的问题。更是不想自己部队中出现山头主义倾向的杨震,一个掺沙子的举动。

  快速的思索了一下,出于多方面考虑后还是决定维持原定人选不变的杨震道:“政委我看这样,一纵的政治委员还是由易建平担任。这次中央调过来的干部中有两名原来在十八集团军中任团政治处主任的人。你看看那个比较合适,从中间挑选一名政治素质过硬,为人谦和一些,但必须原则性强的人选接替易建平担任三分区政委。”


  (https://www.zbbwx.net/book/2258348/2670946.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