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新年赐福
去掉闰月改为发放月薪,是皇帝制定新历法的原因之一。
不过现在这个已经过时了,徐光启向袁可立解释道:
“不止是月薪,还有日薪、时薪。”
“内廷的工坊,现在已经开始统计工时,计算各种零件的加工时间。以及超出规定工作时间,需要支付的加班费。”
“陛下很想把新历法尽快定下来,如今已经在内廷工坊试行了。”
袁可立听到这番话,更明白了皇帝为何前两年放假、今年突然不放假的原因。
这是要逼迫群臣接受新历法,同时用群臣的抱怨,给徐光启施加压力,让历局尽快把新历法定下来。
一些下朝的官员,听到两人的谈话后,同样围了过来。询问日薪和时薪是什么,和新历法又是什么关系。
徐光启也有心放出风声,向他们仔细解释道:
“按照新历法,每月都是三十天,逢五逢十休沐,工作日理论上是24天。”
“月薪除以24,就是所谓的日薪。”
“每日工作八小时,时薪就是日薪再除以八。”
这是仿照后世的日工资、小时工资折算,所确定的标准。
后世因为采用西历,每年有52个星期每周双休,365减去104除以12,是21.75天。
朱由检不打算采用西历,更不想因为周日方便做礼拜导致基督教徒增多,所以就采用逢五逢十休沐。每月标准工作日,按24天计算。
官员们听到这里,已经一阵惊呼。因为大明的官员,实在太悲催了。
太祖朱元璋是个工作狂,只给正旦放假五天、冬至放假三天,一共就八天假期。
好在后面的皇帝比较通情达理,成祖增加了元宵节十天假期,宣德年间又增加了旬休,这才让官员的假期,逐渐多了起来。
但是再多也比不上这个,新历法逢五逢十休沐,就是汉朝的“五日一休沐”。相比唐朝十日一休沐的旬休,假期还要多一倍。
这让官员们对皇帝发自内心地赞叹:
“皇上真是圣君!”
然而这还不止,徐光启继续说道:
“每月24个工作日只是折算方法,实际上的假期,比逢五逢十的六天要多得多。”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四时八节,同样也要放假,用以欢度节日。”
“如果和五日、十日临近,还要连着放假,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再加上年底的五六天闰日和正旦假期,以及春耕节、上巳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还有千秋节、万寿圣节等节假日。”
“总的休假时间,一年是115日,遇到闰年就是116日。”
“每年工作时间,不超过250天。”
这个数字,和后世的104天双休日加11天法定节假日,基本是相同的。
工作时间都是250天,除以12每月工作20.83天,用于医疗期和病假计算等方面。
这是朱由检对五日一单休的补偿,确保每月至少有一个两三天的小长假,让忙于工作的人们能够缓一口气。
所以二月二春耕节、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九月九重阳节等节日,全都被他定为法定节假日,要和临近的五日、十日连起来休假。
甚至他还把三月十八女娲诞辰和后土诞辰定为母亲节,腊月初八腊日定为父亲节祭祀祖先,和后面的两天连着放假。
这样终于凑够了115天假期,和后世的假期总数相同。甚至因为闰年那一天放假,每四年还要多一天。
官员们听到这个天数后,可谓无比满意。虽然相比宋朝每年休假一百二十天还有所不如,但他们已经心满意足了。
不过这并没有结束,徐光启继续说道:
“还有就是带薪年休假,按照累计工作时间,每年休5到15天。”
“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每人每年的总假期,要在120天以上。”
这让官员们听到后,简直是齐声称赞了——
至少120天的假期,相比宋朝还有所超越。
当今皇帝当真是明君,对他们无比体恤。
然而再想想今年到了除夕,仍旧需要工作,他们纷纷不满地询问道:
“为何这种假期没实行?”
“到现在还要工作。”
徐光启只能苦笑道:
“当然是新历法没有制定好,现在仍在试行中。”
“陛下不想让这几天休假成为惯例,所以今年就取销了。”
“否则和将来的闰日假期、正旦假期连起来,休假时间就太长了。”
“以后改用新历,正旦前后自然会放假。”
这让一些官员平息了不满,觉得等新历实行后就好了。
但是也有人但也有人一刻都不愿等,追问徐光启道:
“新历法到底有什么难的?”
“两年多都没定下来!”
从皇帝绸缪制定新历法,到现在已经两年多。
就算从徐光启开设历局计算,到现在也有一年多时间了。
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定下新历法,很多官员心中都有不满。
韩爌就责问道:
“前元四海测验,制定《授时历》不过花费四年。”
“怎么你们的新历法,两年多都没定下来?”
徐光启急忙解释道:
“这次的历法改动,相比《授时历》还要大得多。”
“尤其是陛下提出的回归年时间,需要仔细测算。”
“还要用小时制的时分秒,取代传统的百刻计算。”
把皇帝告诉他们的回归年数值,以及按这个时间制定历法等事,向这些官员讲解。
群臣精通历法的并不多,大多没听明白。
但是他们也都听出了,当今皇帝提出了一个新的时间,让他们按照这个时间定历法。
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觉得皇帝是胡来。但是也有人认为,既然皇帝决定了,那就应该按这个时间算。
难道历局测算后,还能改变皇帝提出的时间吗?
他们如何保证,自己测算的就是对?
温体仁就在旁边出言道:
“徐学士想的差了!”
“陛下有二祖托梦,提出的时间定然是对的。”
“你们就是再测算,能比太祖成祖这样的神仙看到的时间准?”
“要我说你们现在应该做的不是测算这个时间对不对,而是拿着这个时间制定新历法。”
“只要新历法没有错误,那就颁布实行。”
这得到了很多官员赞同,他们都想要尽快实行新历,拥有120天以上的休假时间。
徐光启也感受到了压力,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直接用皇帝提出的时间就好了。
但是皇帝给出的时间,又只有个数值,没有具体的计算方法。他们用自己琢磨出来的办法计算日食、月食等天象,万一出错了怎么办?
这让他向韩爌、温体仁等人道:
“新历法尚不完善,若是日食、月食等天象计算错误,应该要怎么办?”
韩爌没有回答,温体仁却不以为然地道:
“以前又不是没有算错过,还能要怎么办?”
“再者陛下说了,如今四时紊乱、天神没有归位,就算出了差错,也是情有可原。”
让徐光启不要纠结日食月食的问题,等待以后再完善。
这点群臣有的认为不应该如此轻慢,觉得天人感应一定要重视。
更多的人却认同温体仁所言,因为大明这些年算错天象时间又不是一次两次,还不是这样过来了。
皇帝重制礼乐开设国会之后,用天象制约皇权的做法已经没多大必要,不需要再宣扬这一点。
韩爌在聆听这些人的意见后,同样也颔首道:
“新历法需要时间完善,一时的疏漏无关紧要,只要以后完善就好。”
“最关键的是指导农时,它在节气上可有错?”
徐光启对于这点,就是极为赞叹了。他向众人说道:
“按照陛下提出的回归年制定的新历法,在节气时间上极为准确。”
“大约六十年后,偏差才会超过一天,需要重新置闰,固定冬至时间。”
详细向群臣解释历法上的节气时间,和实际测量的偏差。认为按皇帝提出的回归年时间计算出的节气间隔时间,非常非常准确。
群臣听着他口中蹦出来的一大堆天文术语,又是一阵头疼。
但是有一点他们确定了,新历法节气时间很准。甚至这两年颁布的《大统历》,节气时间就是用它计算。
这让韩爌等人,彻底放下了心,说道:
“既然如此,就该采用新历法。”
“用这种更准确的历法,指导农人耕作。”
群臣大多附和,认为要采用新历法。
徐光启直到这时,才说出最后一点为难:
“新历法完全是按照太阳运行制定,不计算月相时间。”
“而且因为要在干支中插入闰日,生辰八字的运势等方面怎么算?”
“若是实行这种历法,朔望朝、吉时等等,都要重新计算。”
这让听到的人,顿时怵然而惊,知道新历法制定的困难,到底是在哪里。
徐光启说的哪是什么月相,分明就是正朔。
如果正月朔日的时间改了,和正旦不再对应,那对天下来说,都是一场地震:
『改正朔,易服色。』
『这是改朝换代啊!』
升起这个念头的群臣,对新历法再也不想讨论,甚至想立即从这里逃出去。
这件事一个搞不好,天下都会大乱。
提倡用新历的臣子,到时候都要担责。
内阁首辅韩爌,这时就哑口无言。
刚才还支持新历的温体仁,在群臣的目光下也打了个哈哈道:
“生辰八字和吉时,需要道教的老神仙想法子。”
“徐阁老应该和他们多交流,不要因为信景教就不和他们往来。”
然后忙不迭地走了,群臣也纷纷散去。
这场对于历法的讨论,就此无疾而终。
知道内情的群臣,对此多闭口不言。
不过,新历法实行后假期增加到120日,还是被有心人宣扬了出去。
这让很多人看着黄历上标注在旧历旁边的新历法,对此动心起来。
不过正朔问题,仍旧是绕不过的。知道其中厉害的群臣,根本不敢多言。
甚至还有人打算劝谏皇帝,不要用祸国殃民的邪说,要用传统的阴阳合历,而非所谓的太阳历。
朱由检对此是有所预料的,甚至这个风声,就是他故意让徐光启透漏出去的。
否则他也不会在今年不放假,让群臣生出怨气。
他相信只要坚持得时间久了,这些臣子终究会屈服,想出妥善的解决办法,全面采用太阳历。
至于现在,就让他们按旧历在正旦朝贺。反正自己在皇宫,离皇极殿很近。
崇祯三年正月初一,朱由检御皇极殿,举行正旦朝贺仪。
这个仪式之后,朱由检还仿照民间的元旦开笔,在建极殿举行开笔仪式。亲手写下五个福字,赐给去年表现好的臣子:
“常言说‘五福临门’,朕就写五个福字,赐给去年五位劳苦功高的大臣。”
“韩首辅、袁枢密、徐学士、毕尚书、刘先生,你们各取一张,把福气带回家里。”
让韩爌、袁可立、徐光启、毕自严、刘宗周上前,各取一个福字。
这让群臣看他们的目光,几乎连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皇帝新年赐福,这是多大的福气?
那些可能有机会的大臣,对自己去年没好好表现都后悔不迭。
尤其是身为大学士的温体仁,他感觉自己昨天要是坚持拥护皇帝采用新历,说不定今天得到赐福的,就会有着自己。
这让他懊恼后悔的同时,开始琢磨着如何把正旦和朔日分开,不再关乎正朔。
得到福字的大臣,更是一个个喜气洋洋,回到家中把皇帝御笔写成的福字挂起来,甚至制作成牌匾——
以后他们每年都要拿出来,让全家人在这个福字下沾福气。
一位被传言为在世真神的皇帝写出的福字,对民间的吸引力更是巨大。
甚至有许多人慕名前来临摹,写成一模一样的福字挂家里。
规范字表中的福字,也从原本的董其昌手书,变成了皇帝御笔所写。
新年开笔赐福,逐渐成为惯例。(本章完)
(https://www.zbbwx.net/book/2249607/11110507.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