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港娱:功夫之王 > 第562章 金庸好大儿

第562章 金庸好大儿


《狮子王》能够卖得这么好,主要还是杨叶用自己的信誉背书。

这么多年,各地片商都对杨叶十分信任,他的电影,你抢就完事了。

更何况,杨叶这次是如此的信心十足,直接表示会砸两千万美元进行电影推广。

摊到各大片商头上,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冲就完事了。

距离《狮子王》上映还有四个月,各地开始紧锣密鼓地制作配音,启动宣传。

杨叶和惠特尼·休斯顿不熟,不过邀请到她来献唱主题曲并不是什么难事。

联美公司在好莱坞的实力非常强大,《狮子王》的两首主题曲也都十分经典,她没有理由拒绝。

在香港,各大电影公司知道杨记的暑期主打电影居然是一部动画片之后,并没有轻敌。

因为杨叶如此大张旗鼓,这动画片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在离开香港前,斯皮尔伯格对杨叶说道:“杨,这次香港之行给了我很多惊喜,尤其是那部《狮子王》,你们创造了一部完全有别于迪士尼的动画电影!”

《狮子王》是迪士尼的转型之作,在此之前,迪士尼的动画片都是由童话故事改编而成。

像《白雪公主》、《灰姑娘》这些,都是拍给儿童看的,每部电影都有一个喜剧式的大团圆结局。

就连安徒生的《小美人鱼》,原本是一个凄美的结局,迪士尼也给改成了喜剧大团圆。

《狮子王》则完全不同,虽然有借鉴《哈姆莱特》,但它仍然可算是一个原创剧本。

虽然讲述的是“责任”与“成长”,但仍旧是建立在古老的“复仇”主题上的。

即使辛巴最终战胜了刀疤夺回了王位,但国家已经满目疮痍,父亲也回不来了,是一种缺憾式的结局。

杨叶说道:“史蒂文,如你所言,《狮子王》确实有着很严肃和成人化的核心,但我不觉得这是什么缺点。

儿童跟成人一起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认为成熟的心来做动画,某种角度上是对儿童的尊重!”

“说的太棒了,我也认为这是一部杰作,恭喜你!”

……

在“香港国际电影节”期间,但凡看过《狮子王》的,无不对其精妙的美术,恢弘的场景,感人的剧情赞叹不已。

香港各大电影公司得知杨记的暑期档电影是一部动画片后,并不敢轻敌。

因为这电影在已经确定在全球六十多个市场发行上映。

得到这一消息的黄百鸣不禁感叹道:“连一部动画片都可以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杨叶已经铸就金身了!”

……

“老板,查小欣到了!”

“请她进来吧!”

查小欣和卢觅雪是香港乃至于华人世界的狗仔教母。

卢觅雪主要供职于肥黎的《一周刊》,还有面粉马《东周刊》!

她是将西方贴身追踪、深挖秘闻的狗仔队文化带入香港媒体和两岸三地华人社会的第一人。

对于娱乐圈来说,可谓深恶痛绝。

但对普罗大众来说,那就喜闻乐见了。

不过九十年代后期,卢觅雪却忽然后悔,对香港和两岸三地媒体的狗仔队报导风格提出不少质疑和批评,认为这种混乱的局面并非她的初衷。

查小欣则是地地道道的香港本土派,她出身《明报》,八十年代初期在《香港周刊》做娱乐记者。

为了抓新闻,她天天晚上跑到迪斯科去蹲点,认识了梅艳方、梁操唯、陈龙、刘桦等一大波明星。

那时候明星没有经纪人、助理,也都是拿工资的,并不是很有钱。

他们也希望能够被报纸报道,和娱乐记者之间,没有那么多芥蒂。

查小欣抓住时机,和明星们打成一片,成了朋友。

认识的人多了之后,查小欣就开始关心这些明星们。

她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就是每天晚上必须和两个明星通电话。

她按电话本上的次序一个个打过去,打通了就尬聊几句,打完一轮从头再来。

一开始,明星们可能只是说说今天拍打戏受伤了之类的小事,查小欣就关心一下。

后来聊多了,明星们觉得她可以信任,就主动和她说一些心事。

关系拉近了之后,她就拿到了许多独家新闻。

后来,很多明星会主动找她爆料,因为……与其被狗仔拍到,还不如直接告诉查小欣。

香港娱乐圈很多让人震惊的大料都是查小欣爆出来的。

除了主动和明星们维护好关系之外,查小欣还有很多别的套路。

比如她曾经安排两个记者伪装成工作人员,潜入“香港小姐”选秀的后台,拍了许多一手资料,让杂志销量大增。

第二年,TVB魔高一尺,加强了工作人员审核,查小欣就道高一丈,直接选了两名美女去参赛,给她们安排推荐人、赞助商,派她们当卧底。

两位卧底很快与他人混熟,还发现了当年的种子选手张曼钰。

于是,查小欣率先请摄影师拍了一组张曼钰的写真。

不久,张曼钰在比赛中大热,查小欣又趁机推出封面报道,杂志销售一空。

相对来说,查小欣比较有原则和底线,因为她的料都来自于熟人,如果熟人说不能说,她就不会往外说。

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知道的事情很多,但什么可以讲,什么不可以讲,我是有原则的。”

……

查小欣体格瘦小,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走进了杨叶的办公室。

杨叶自来熟地说道:“小欣,听说你跟青霞关系不错?”

查小欣“啊”了一声,说道:“还好吧,林小姐不喜欢跟媒体接触,但喜欢看我的专栏。所以,我算是能和她搭上话的香港媒体记者吧!”

“坐吧!”

“谢谢!”

利智送上咖啡就出去了,杨叶问道:“你对最近新出的一周刊有什么看法?”

查小欣想了想,说道:“我个人不太喜欢他们的这种风格,我觉得他们的报道过于直白、负面、立场偏颇。

喜欢站在道德高地,刻意贬低社会名流艺人,不过,这本杂志一定改变娱乐新闻这方面的生态。”

“那你怎么看待娱乐新闻?”

“娱乐新闻或许没有政治或财经新闻重要,但80%以上的读者在一期报纸中,首先阅读的是娱乐版。说明大家对娱乐明星是很感兴趣的,娱乐明星对社会的影响也非常大,尤其是对他们粉丝,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香港喜欢把职业分为三六九等,比如律师就是精英,娱记就被贬为狗仔,专躲在人家床底下,揭人隐私的下三滥,你怎么看?”

“我不觉得娱记是个坏职业,我们的工作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而所谓精英律师,不过是些知法犯法,专门钻灰色地带,为了钱替罪犯脱罪的所谓讼棍罢了!”

“啪啪啪!”

杨叶鼓掌大笑:“说得好!如果真的有所谓上流社会的精英人士对你说嘴,你也会这么说吗?”

查小欣道:“如果他们挑衅的话,当然。任何事情可以忍让,对歧视则半步不让,我誓要捍卫个人及行业的尊严。”

“不错,我们来合作怎么样?”

查小欣愣住了:“怎么合作?”

“我准备办一本娱乐周刊,希望你能过来担任主编。”

“啊?你看不上办杂志这点钱吧!”查小欣说完这话,忽然明白了什么,又道:“是因为《一周刊》?”

杨叶点点头:“肥黎打破了既定的规则,他一定会因此获利。而有心人发现了商机,也会跟风涌入。如你所说,香港的娱乐新闻板块,要变天了。”

“那你准备怎么做呢?”

“很多事情,与其等别人爆料,不如自己说出来。我知道你跟娱乐圈很多明星关系都不错,他们有事也愿意说给你听。

既然如此,不如更进一步,直接弄本专业的娱乐杂志出来,杂志成立后,咱们公司的当红明星,都可以配合你做专访。”

“包括你吗?”

杨叶犹豫了一下,说道:“包括。”

“那我做!”查小欣马上就答应了。

“很好,那你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就开始筹备吧。具体怎么弄,你自己做主,我是外行,就不插手了。你定期跟我的秘书利小姐汇报进度即可,要钱也找她。”

“咱们的杂志叫什么名字?”

“不知道,你自己想!”

“你这甩手掌柜当的也太过了吧?你不怕我卷款跑路什么的啊!”

“你能卷几个钱?”

查小欣无语,想了想说道:“咱们报道的都是娱乐圈内的红人,就叫红周刊怎么样?”

“这名字可够直白的。”

“我们服务的都是普罗大众,就是要够直白啊,不行吗?”

“行!”

……

创办《红周刊》的事情,杨叶没放在心上,让查小欣自己做主。

等查小欣准备告辞的时候,杨叶又想到一件别的事,他道:“小欣,你有空的话,帮我去调查一个人。”

“谁?”

“于品海!”

查小欣眼前一亮:“最近跟查生走得很近的那个人?”

“你知道他?”

“当然,他整天陪查生下棋、饮茶、食蟹、看戏、大谈人生理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在打《明报》的主意,偏偏查生却蒙在鼓里,查生,明明是那么精明的一个人,真不可思议。”

杨叶想到后世那些卖假药的,专门组织团队,打着免费送药,免费看病的幌子骗空巢老人的钱,摇头说道:

“没什么不可思议的,人老了就孤独,需要陪伴,儿女自己一摊子事,不可能天天陪着。

再说查生因为离婚娶小娇妻的事,跟子女们有隔阂,就更不可能天天陪着他了。

这时候有这么一个好大儿跑来床前尽孝,对于查生来说,这可比亲儿子、亲女儿还亲。

哪天一高兴,把《明报》送给他也不一定。”

查小欣在金庸手底下干过记者,闻言道:“不能吧?查生小气可是出了名的。”

“能不能的且不去管,你去调查就是了,这个姓于的,发迹过程十分有趣,肯定能挖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你会感兴趣的。”

“好吧!”

……

《明报》是个很好的资产。

杨叶不插手传媒业也就罢了,既然插手了,那拿下《明报》,自然是一笔很好的买卖。

《明报》可太抢手了,金庸有意出售《明报》的消息一出,就有十多个财团上门想要接盘。

比如收购专家梁伯韬与出版奇人郑经翰合组的收购拍档、李黄瓜、香港首席洋行恰和以及澳籍传媒大王、《南华早报》大股东梅铎……

于品海和日本德间书局的老板也在其中,于品海则担当顾问角色。

虽然最终没有一家财团谈拢,但于品海却给金庸留下了深刻印象。

于品海接近金庸的手段十分下作,他研究了金庸长子查传侠的资料。

在和金庸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不经意地流露出和查传侠相似的地方。

查传侠的去世是金庸一生的痛,金庸便对于品海“潜意识里不知不觉有亲近的感觉”。

引号里是金庸原话。

接下来的几年,于品海仿佛成了查传侠的化身,对金庸嘘寒问暖,床前尽孝。

他的一番努力没有白费,给金庸当了几年好大儿之后,金庸决定把《明报》交给他。

当时,于品海如果想要收购《明报》50%股权,需要支付4.53亿港元,但于品海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

金庸就自己掏了3.43亿,入股了于品海的海南发展公司。

这样,于品海仅需出资1.1亿港元就可以买下了《明报》,成为第二代接班人。

于品海表示自己没钱,需要分期购买《明报》股权,金庸也大方同意。

最终,一番操作下来,于品海收购《明报》不仅一分钱没花,手里还多了9000万现金。

白给,还踏马倒贴?正儿八经的杀猪盘。

于品海得到《明报》后,金庸还公开发文,表示支持:

“过去大约10年中,我热衷寻求一个聪明能干、热心新闻事业、诚恳努力的年轻人,可以将《明报》交托给他。

如果不是我运气好,不会遇到于品海先生这样似乎量身定做的、比我所想象、所要求更加精彩的人才。”

而于品海得到《明报》之后干了啥呢?

这厮把《明报》给抵押了,弄了一大笔钱去开赌场,还创立了一家卫星电视台。

输了一亿多美金后,他就把《明报》给卖了。

杨叶要搞于品海很简单,这厮在加拿大留学期间曾犯偷窃、冒签支票、非法使用他人信用卡、私藏枪支等7项罪,被判入狱两年。

只要提前把这件事告诉金庸,他就可以滚犊子了。

杨叶什么都知道,但却没有说,反而让查小欣去调查,只不过是想让这些证据出现得“名正言顺”一些罢了。(本章完)


  (https://www.zbbwx.net/book/2238448/114326195.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