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笔文学 > 漂亮后妈看到弹幕后[七零] > 第267章 第267章

第267章 第267章


不怪,姜平安这么惊讶,实在是姜舒兰去了首都读书后,他们能见面的次数太少了。

        姜舒兰朝着他挥手,“平安。”

        自从铁蛋儿长大后,姜舒兰喊他的时候,就从铁蛋儿变成平安了。

        姜平安朝着旁边的汪老师,骄傲地介绍,“老师,这是我老姑,她在清大读书。”

        汪老师多精明的人啊。

        早把姜平安的家世给翻了个底朝天,自然是知道姜舒兰这号人物的。

        他点了点头,“很厉害,高考恢复第一年的高才生。”

        能考到清大去,绝对不简单。

        汪老师夸了姜舒兰,比夸他自己还高兴。

        等三人碰头后。

        汪老师非常自觉,“那我就不打扰你们团聚了,姜平安,你记得到明天来学校报道。”

        姜平安点了点头。

        目送着汪老师离开后。

        姜舒兰踮起脚尖摸了摸他头,“不错,长这么高了。”

        十五岁的姜平安,已经有一米七五了,像是青竹一样,干净清洌。

        他抿着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姑,我都这么大了。”

        姜舒兰瞪眼,“在大,也是我侄儿子,难道不是吗?”

        她也算是看着对方慢慢长大的。

        这倒是。

        姜平安点了点头,“什么时候都是。”

        “走,给你接风去。”

        姜舒兰定的是那一家老字号的火锅店,味道极正,一顿饭下来,姜平安吃得满头大汗。

        “不能吃辣?”

        “太久没吃了。”

        他在海岛的时候,基本不怎么碰辣椒,那边的饮食清淡。

        “那你来首都了,可要把吃辣在捡起来。”

        姜平安点了点头,等一顿饭下来。

        姜舒兰送他去学校报到的时候,低声问,“生活费有吗?”

        “有。”

        “我走的时候,爷爷奶奶给了三百,我爸给了三百,大伯给了五百,二伯也给了五百,三伯给了一千。”

        “还有奖学金。”

        说到这里,姜平安忍不住有些高兴,从口袋里面单独把奖学金给拿了出来,小心翼翼地递给她,“老姑,这是我的奖学金。”

        姜舒兰愣了下,一下子就明白对方的意思了。

        她眼眶有些微红,“我钱够用。”

        “不一样,爷爷奶奶和我爸都收了,老姑,这一份是你的。”他不容对方拒绝,就直接把那部分奖学金塞到姜舒兰手里。

        夜晚的月光下,姜平安的一张脸,温润又平和,他语气认真,“老姑,谢谢你。”

        谢谢你这么多年来对我的照顾。

        这一句话,是他很早都想说的。

        没有老姑,就没有现在的姜平安。

        姜舒兰鼻子有些酸,就仿佛自家的孩子,一下子长大了一样,她紧紧地捏着钱,“铁蛋儿长大了。”

        “都能养活老姑了。”

        铁蛋儿……

        又变回了原来的称呼。

        姜平安点点头,“以后我给你养老。”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把姜平安送入学后,姜舒兰就彻底忙碌了起来,她已经到大三下学期了,进入大四了。

        宿舍里面的室友,都已经陆续找到了工作。

        唯独,姜舒兰不疾不徐,这让马凤霞她们都有些着急。

        “舒兰,你到底是怎么打算的?”

        马凤霞不想回老家,她想留在首都,清大的学生不愁工作,她还在大三,就和下面的学校签上正式的工作,有编制,是老师的身份。

        马凤霞这一问。

        收拾东西的倪静春以及方琴也跟着看了过来。

        姜舒兰慢吞吞地翻看着海岛部队厂子的销售单,闻言,她抬头说道,“回海岛。”

        “啊?”

        “那你这书不就白读了吗?更何况,以你的条件,我记得之前财务部已经给你发工作邀请了啊?”

        姜舒兰大学四年年年评优。

        一早就被外面的单位给盯上了。

        姜舒兰合上账本,她摇头,“我不打算去,那边工作是固定的,我接受不了这种工作。”

        她需要自由,而且她现在不缺钱,不需要去上班。

        她需要做自己的事情。

        听到姜舒兰这么一解释。

        原先心疼她,回穷山僻壤的海岛的室友,顿时有些扎心了。

        “你都实现财富自由,不需要工作了,我们还在苦苦上班挣扎。”

        马凤霞忍不住叹了口气。

        “谁说不是呢。”连带着倪静春都有些幽怨,“我一回去,就要去我爸当年任教的学校当老师了。”

        也算是女承父业。

        在想想,舒兰的日子。

        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啊。

        方琴叹了口气,“我对象他妈妈让我进入工商单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应该就去这里了。”

        也意味着她的好日子没了。

        方琴和马建明掰了,后面又找了一个男的,男方也是乡下回来的知青,大院人儿,家世好,条子也不错。

        就是往前在知青办的时候,据说和女知青搭伙过日子过,心也没收回来,哪怕是回来了以后,也是想要再次去找往日的相好的。

        那相好的条件实在是算不上好,够不上男方的门第。

        男方的妈妈这才快刀斩乱麻,给儿子找了方琴这号媳妇。

        方琴足够优秀,清大高才生,绝对能进他们家的门,但是方琴的缺点也很明显,在乡下有过丈夫和孩子。

        这一点男方也心知肚明,但是都没提。

        大家都是聪明人,这一场婚姻,本质不过是利益互换。

        对于方琴来说,她可以接受,爱情什么,她早都看透了,她要过的是好日子。

        而这一点,相亲对象可以满足她。

        她这话一说,马凤霞和倪静春都沉默了,“怕是以后日子不好过。”

        方琴这个婆婆,听说厉害的人,大院儿的发号施令地领导了,眼角也高。

        把方琴安排在眼皮子底下工作,日子哪里有那么好过的。

        只是,这日子啊,都是自个儿选的。

        方琴嗯了一声,“所以,我才说还是舒兰好。”

        丈夫好,孩子好,自己条件也好,甚至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有选择的余地,可以去拒绝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去做她想做的事情。

        就这一条,不知道多少人都做不到。

        眼看着气氛都低迷了下去。

        姜舒兰忍不住站了起来,朝着她们说道。“你们可别,你们都是有正式工作的干事了,我还是肄业人员,是我该羡慕你们才是。”

        大家都苦笑了一声,“上班听着光鲜,但是你我都知道,如今挣钱的是做生意。”

        她们是铁饭碗,但是挣钱的却是做生意的那一批人。

        往年,人人喊打的生意人,如今却成了新贵。

        谁能预料到今天呢?

        一时之间,离别的气氛,在她们之间充斥着。

        “好了,都是毕业的人了,出去了到哪里不是被人高看一眼?还有什么低迷的?”

        “都打起精神来,不要丢了我们清大人的脸。”

        这话,总算是让寝室的气氛活跃了几分。

        转眼就到了大家分开的时候了,四年大学,一朝分离,纵然有千般不舍,也只能往前走。

        告别了室友后,姜舒兰从宿舍搬出去了,没有直接回到海岛,而是先搬回了帽儿胡同的四合院。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姜学民,坎儿以及运输队的人召集在一起。

        “运输队的情况我都看了。”

        他们一来,姜舒兰就单刀直入,“每个月的开销里面,租车费用是大头,我打算注册一个物流公司,以公司的名义买车,姜学民为法人,坎儿为运输队队长,其余人为正式员工。”

        这话一说,姜学民和坎儿都有些震惊,接着就是欣喜了。

        他们现在属于小作坊,接一单跑一单,一旦成立公司,那他们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老姑你呢?”

        姜学民没忍住问了一句。

        “我的身份不能直接参与做生意,所以我给你们进行投资,等后期拿分红。”

        这是姜舒兰思来想去,做的决定。

        周中锋妻子的身份,注定她不可能直接参与做生意,但是却可以做一个幕后的投资人。

        而她学的专业,刚好适合这一行。

        这话,让姜学民和坎儿都跟着松了一口气,姜舒兰就是他们的主心骨,要是她不参加。

        他们还真不一定能盘下来。

        “那除了投资,还有财务方面?”

        坎儿试探道。

        他们都知道姜舒兰是清大财务专业的高材生。

        “财务有我负责。”

        她既然学了这门专业,就不可能荒废下去,而且财务这个很重要,姜舒兰也不放心交给别人。

        “那就行。”

        “那就大干一场。”

        坎儿忍不住激动地攥着拳头,这些年他做的最对的一个选择,就是选择了为姜舒兰做事。

        从一开始的清点货物的点单员,到如今,已经能够独立出来了。

        而他家的条件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了起来。

        不再是之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了,而是,他把弟弟妹妹全部都送到了学校读书,不止能吃饱穿暖,还能有学上。

        坎儿的下个目标是,打算把他们家当年在帽儿胡同的房子,在买回来。

        他知道很难,但人总归是要有梦想不是?

        姜学民虽然没说话,但是脸上却也带着几分激动。

        注册公司啊,这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姜舒兰的速度很快,先是去工商那边注册了公司的名字以及商标,不得不说朝廷有人好办事,她去的时候,刚好遇到了上手工作的方琴。

        方琴是新人,所以就被安排在柜台。

        刚好是她来接待的姜舒兰。

        这都毕业好长一段时间了,两人再次见面,都有些思念,“我就知道,你是我们当中最快的。”

        方琴接过姜舒兰准备的资料后,忍不住感叹道。

        “快什么啊,还不是找老同学帮忙办事?”

        姜舒兰寒暄结束,朝着姜学民道,“学民过来,签字。”

        静安物流的法人用的是姜学民的名字。

        这下,旁边的方琴愣了下,“法人不用你自己的吗?”

        法人几乎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组成了。

        姜舒兰摇头,“我身份不适合当法人,名下也不能有公司。”

        起码现在不能,不知道将来能不能,但是姜舒兰觉得现在也挺好,当个幕后的投资人,钱也赚了,还能有自己的时间陪伴家人。

        这才是她理想的状态。

        这——

        方琴看了一眼姜学民,朝着姜舒兰低声道,“你能彻底放心吗?”

        到底是存着几分担忧。

        别到时候舒兰什么都付出了,人家摘桃子,舒兰不亏死了?

        姜舒兰知道方琴是为她好,她点点头,“我思虑好了,你放心的。”

        有了这话,方琴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没卡姜舒兰的麻烦,直接登记审核盖章后,递给她,“恭喜你,姜老板。”

        姜舒兰忍不住笑了笑,“谢谢你,方干事。”

        这——

        两人相视一笑。

        注册静安物流后,姜舒兰就着手购买货车了,姜学民他们之前开的车,一直是从运输队租的。

        为了能多买几辆车,姜舒兰没选择买新车,而是从长期合作的运输队里面买的二手货车,又姜学民自己亲自挑选的。

        算是老司机的他,对于这一行也算是有心得。

        一共选了五辆车,他们运输队现在司机还不多,就等后面慢慢发展。

        五辆车姜舒兰一共出了七万块,按照市场价应该是十几多万的,但是因为是二手车,所以打了一个对折。

        这七万虽然不多,但是也足够让姜舒兰伤筋动骨了。

        她一口气拿了七万出来,让姜学民和坎儿都有些震惊。

        这——也太有钱了。

        他们实在是没想到舒兰能拿出这么多钱。

        姜舒兰,“好了,你们去检查下车子,没有问题我就付款了。”

        这话一说,姜学民和坎儿以及运输队的一个车龄二十年的老司机廖师傅,跟着一起去了。

        这些车子,虽然不是新的,但是却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车,这让姜学民他们都有些爱不释手。

        检查起来也格外的用心。

        等全部检查结束确认没有问题后。

        姜舒兰这才结清了尾款,又把合同拿了出来,问,“你们有出资的吗?如果有,我现在可以修改投资比例。”

        这——

        大家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姜学民拿出了所有的家底,“我有四千块。”

        “全部拿进来。”

        这是他这些年所有的收入了,都在这里了。

        坎儿有些犹豫,但是想到底下的弟弟妹妹,都是正用钱的时候,他咬牙拒绝了,“我不出资,就参与管理拿工资就行。”

        “廖师傅你呢?”

        廖师傅想了下,也跟着摇摇头。

        他是老师傅了,想的也多,更愿意拿一份工资,而不是把所有家当投进来冒险。

        毕竟,静安物流是新开的公司。

        “那就这样,我出资比例七万,姜学民出资四千,另外,我追加投资一万,作为进货的本钱。”

        “我占七成,姜学民占两成。”顿了顿,姜舒兰看了一眼坎儿和廖师傅,她其实是想拉拢这两个人的。

        于是接着道,“坎儿和廖师傅,一人半成。”

        “随着人员离开,持股也到期结束。”

        她之所以只占七成,那是因为她只是出了钱,而后续公司的运营,需要姜学民他们来参与管理。

        而她只是幕后收钱的人。

        坎儿和廖师傅有些意外,没想到还有他们的。

        “这会不会不太好?”

        毕竟他们什么都没付出,就直接拿了半成的利润。

        “我有条件,想要拿到这半成利润,十年内不得轻易离职,且离职后需要归还股份。”

        如今是八二年,姜舒兰想的是,十年足够静安物流从一个小公司,发展为一个大公司。

        到时候,人员储备也会跟着上来,而不会像现在这样紧张。

        这个条件算什么条件?

        姜舒兰他们这边工资给的丰厚,就是让他们走,他们也舍不得走。

        所以,坎儿和廖师傅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双方立即签好了合同。

        第一批选货,则是姜舒兰和姜学民一起去羊城进行筛选。

        如今运输队的业务,已经不局限于海岛部队的四个工厂了,随着厂子的发展,业务的熟练,姜舒兰也早已经培养出来的新的接头人。

        这样,姜学民和坎儿也都被腾了出来。

        去羊城进货,姜舒兰花了三天的时间,进的货物种类更是多样。

        电子手表,收音机,照相机是第一梯队。

        玻璃袜,书包,文具盒,是第二类。

        雅霜牌的护肤品,口红,眉笔是第三类。

        第一批货,就进了这三类。

        而且,姜舒兰那边也已经和姜家三哥联系上了,经过两年的发展,姜家三哥也已经从在鸽子市练摊的小摊贩,变成租了一个有自己门面房的小店铺。

        而店铺里面卖的东西,正是姜学民从海岛拉回来的东西。

        等于说是,左口袋进右口袋。

        而且,他们这里的东西还不要票购买,比百货大楼的价格还便宜。

        姜家三哥这铺子一开,简直就是成为了平乡市最受欢迎的地方。

        让姜舒兰没想到的是,最好卖的不是电子手表,也不是书包文具盒,而是玻璃袜和口红。

        这让她极为意外。

        据账本传回来的数据来看,玻璃袜的销量几乎达到了,一到就空的地步。

        至于口红,虽然不至于一下子就空,但是好看的色号,还是容易被人追捧。

        反倒是,照相机,收音机这些大件儿物品,没有姜舒兰想象中的好卖,这些物件毕竟是需要大价钱的。

        比姜舒兰更为清晰直观发现哪些东西好卖的是姜学华的媳妇——明霞。

        自从姜家三哥开了店铺后,就喊了家里的明霞和媳妇帮忙。

        明霞年轻漂亮,嘴巴又甜,玻璃袜穿在她身上,简直就是一个活招牌。

        所以,经过她手卖出去的东西也就更多了。

        她在卖了一个月后,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下定决心,给姜舒兰打了一个电话。

        姜舒兰原本难得在家,陪孩子的。

        她去大学的四年,除了寒暑假,几乎彻底错过了孩子们的成长。

        所以学成归来,不止是忙碌自己的事业,连带着孩子们也一起陪伴。

        想要弥补过去错失的时光。

        电话就是在这种时候来的。

        李姨喊姜舒兰接电话,她朝着闹闹和安安嘘了一声,然后接起了电话。

        “姑,我是明霞。”

        对方的声音,还带着几分忐忑。

        姜舒兰有些意外,“明霞啊?”

        这么些年来,明霞可从来没有给她单独打过电话。

        “嗯,我,我是想问问——”明霞结结巴巴,鼓足勇气,“我看你让学民哥进的货很好,尤其是玻璃袜特别好卖,我想、我想去羊城,单独进一批女同志穿的衣服,你觉得怎么样?”

        当初,她把这个想法和学华说的时候。

        学华觉得她胆子太大了一些,现在在三叔店里面上班,拿工资难道不好吗?

        好是好,但是明霞觉得,她可以更好。

        所以,这才有了这个单独的电话。

        姜舒兰意外了下,“这是你的想法?”

        明霞轻轻地嗯了一声,有些失望,“姑,你是不是也觉得我异想天开啊?”

        “怎么会?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好。”

        “想开服装店是吗?”

        现在的服装店也成雨后春笋一样,一下子多了起来,尤其是羊城这边的,而姜舒兰之前之所以没把服装加到进货清单里面。

        是因为进货服装和销售服装,需要一定的眼光和能力。

        这比电子手表这些东西难太多了。

        但是,姜舒兰万万没想到,明霞愿意挑起来这个大梁。

        那边的明霞听到这话,心里有些高兴,但是又有些紧张,“不开呢?我前期就想练摊,把进来的衣服摆摊出去卖,若是能卖得出去,后期我在像三叔那样,开店。”

        她很有想法,甚至已经有了蓝图。

        姜舒兰翻看了下日历,在上面画了一个圈,“下周一,学民他们会再次回去送一趟货,你到时候和学民一起南下,我到羊城带你去逛一逛。”

        这话一说。

        明霞激动了,“老姑,真的可以吗?”

        她没想到,对方不止没有反对,反而还支持她。

        “当然,明霞,你回去和家里人说,但凡他们有想做的生意,都可以大胆的去做。”

        改革开放这一个时期,是最好的挖金时期。

        错过这个在等下一次,实在是太难了。

        “我知道了,谢谢你老姑。”

        等挂了电话。

        旁边的周中锋也回来了问,“怎么了?家里有事?”

        已经三十多岁的周中锋,脸上少了年轻时候的青涩,反而多了几分沉稳和内敛。

        只是,身上的那一身威严越发浓重,他已经再次升职,接替了退休领导雷师长的位置。

        姜舒兰把明霞的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随即道,“下周我可能要去羊城待个两三天,孩子们又要交付给你了。”

        周中锋点头,“这个没问题。”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你问对方,若是向来海岛玩,你也可以带她过来。”

        自从姜父和姜母回去后,舒兰的娘家人就很少来海岛了。

        就连姜学民,也只是每次在羊城进完货就离开,生怕给周中锋他们带来麻烦。

        姜舒兰轻轻地嗯了一声,从背后轻轻搂着他劲瘦的腰,低声道,“周中锋谢谢你。”

        不管她上学也好,又或者是现在自己单独做,对方都是无条件的支持着他。

        周中锋顺势搂着她的腰,低头看着她,已经年过三十的舒兰,眉眼越发美艳,是那种妩媚中透着几分宁静。

        能够让人的一颗焦躁的心也跟着平稳下来。

        “那不如,晚上让孩子们单独睡?”

        姜舒兰去读书四年,俩孩子都太想念她了,她一回来,闹闹和安安都恨不得黏在她一起。

        连带着原本的大床,也被两个臭小子给占了去。

        而周中锋则是去了隔壁屋子。

        姜舒兰有些犹豫,看着俩巴巴望着她的孩子,“可是——”

        “舒兰,孩子们想你,我也是。”

        周中锋是个情绪很内敛的人,能够让他说出这种话,着实不容易。

        姜舒兰一抬头,就撞入了一双委屈的眸子,她顿时心一软,“可以,但是说好,就只是今晚上。”

        周中锋眸光一闪,他低低地嗯了一声。

        “都听你的。”

        至于明晚,他有法子折腾到孩子们要去自己单独睡的。

        都九岁的大人了,还缠着妈妈一起睡觉,像什么话!

        很快,明霞就坐着姜学民他们从东北开过来的货车,一路到了羊城。

        对于第一次出远门的明霞来说,一切都是很新奇的。

        姜学民有些不放心,到底是弟妹,不能把人带出去,带不回去了,所以把对方亲自交到了舒兰手里。

        他那一路紧绷的弦这才算是彻底放了下来。

        姜舒兰有几年没看到明霞了,对方如今丰腴了一些,银盘一样的脸蛋儿很是喜庆,而且明霞这人见人三分笑,一双眼睛弯成了月牙,很是讨喜。

        “姑姑,你还是这么漂亮。”明霞眼里闪过惊艳。

        哪怕不是第一次见到姜舒兰,但是每一次都如第一次那样,让人心生惊艳。

        怎么会有怎么漂亮的人呢?

        姜舒兰捏了捏明霞的脸,“就你嘴甜。”

        两人明明几年没见面了,但是一点都不生疏。

        “走吧,我在招待所开了房间,我先带你去放行李,再去吃个饭,下午就带你去逛服装一条街。”

        这话一说,明霞眼睛顿时亮了下。

        等一切都收拾完后,姜舒兰说话算话。

        整整一个下午,都在陪着明霞去逛那一条破破烂烂的巷子,不要小看了这条巷子,一路过去足足有上千米,两遍的铺面儿里面挂着的全部都是成衣。

        有女人的,男人的,孩子的,以及老人的。

        几乎是应有尽有。

        这对于一个热爱服装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堂。

        明霞甚至觉得自己只长了两只眼睛,有些不太够看了,称之为眼花缭乱也不为过。

        姜舒兰陪着她逛,“你慢慢看不着急,有三天的时间。”

        挑选服装回去卖,比电子产品可复杂多了,毕竟,电子产品只管进货,而服装却需要选版型。

        “我晓得的姑姑。”

        明霞很稳重,她足足看了一天半,到了接近第二天的时候,她才开始挑选衣服进货。

        姜舒兰则是给她当参谋,两人擅长的方面不一样。

        明霞更擅长的是知道东北那边女同志的心里,选择的都是那种中规中矩的。

        而姜舒兰则比较会搭配,每次给中规中矩的衣服,配个小外套,或者是配个裤子,纱巾,立马就是不一样的效果了。

        至于,羊城比较新潮的衣服,她们只挑选的并不多,只占据了三分之一,因为不确定进货回去了,老家那边的人能不能接受。

        很快,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

        姜舒兰也陪着明霞挑好了货物,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只挑了两千多块钱的货。

        就这,明霞只有五百块,剩下的钱全部是姜舒兰垫付的,本来她想的是,让对方赚到钱了在还给她。

        但是,明霞却坚持,从姜学民那里听来的一个道理。

        姑姑是个很厉害的人!

        那肯定要把姑姑绑在一条线上。

        借钱算什么?钱一还,就没关系了。

        当然,是要分红啊,把姑姑拉到一个阵营上,这样就有一个非常聪明有远见的人,帮忙把关了。

        姜舒兰原本不打算占这个便宜,但是,架不住明霞软磨硬泡下,姜舒兰到底是答应了占股份的,不过她只占三成。

        剩下的七成则是明霞自己的。

        姜舒兰占三成,只负责第一次的进货资金,以及后续进货参谋和财务管理,不参与实际运营。

        能够这样,已经让明霞很高兴了。

        把姑姑拉入伙,几乎是明霞做过最正确的一件事。

        送走了明霞,姜舒兰再次闲了下来,在家陪陪孩子,看看账本,和司务长开开会,对对账。

        偶尔傍晚的时候,在带着闹闹和安安去海边赶赶海,抓抓螃蟹,日子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而明霞那边,很快也给了姜舒兰一个满意的大卷。

        两千多块钱货,明霞半个月就卖完了。

        也是她会挑地方,挑在平乡市几个大厂的门外卖的,一个纺织厂,里面都是女工人多,一个是轧钢厂,是他们当地最有钱的单位之一,还有一个则是干部家属院。

        这三个地方,几乎是消费主力军。

        再加上明霞见人三分笑,自己穿着新衣服就是活招牌,衣服款式也新颖,所以几乎全部卖出去了。

        甚至,连带着她身上穿的那间,青色灯芯绒大外套,也被人一起买了去。

        这连带着进货的时间一起加起来,也不过才半个月的功夫。

        进货两千二,她一共卖了五千六。

        也就是说这个利润,甚至不比姜家三哥开的店铺利润低。

        能有这个成绩,明霞也出乎意料,在衣服卖完后。

        立马和家里人商量了之后,俩孩子交给了婆婆蒋秀珍帮忙带着。

        她自己则是再次随着,姜学民的车队去了一趟羊城。

        就这样,一来一回,一来一回。

        明霞很快也在平乡市开了服装店铺。

        明霞的成功,一下子刺激到了红琴和姜家三嫂,她们两人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厨艺了,打了个电话和姜舒兰一商量。

        就开了一个小吃摊,一开始投资也不大,就是一个小推车,每次在姜家三哥店铺的后厨忙活。

        早上则是推着小车子出去,去学校门口卖豆浆油条包子,到了晌午儿后,变成买份饭,两荤一素配着杂粮饭,五毛钱一份,管饱,不够可以在添饭。

        这几乎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做工人来吃饭。

        而他们小吃摊的这些菜和粮,则是姜家人提供的,姜家多的是地,种的有大米,青菜则是菜园子的自家菜不要钱。

        姜家大伯和二伯,每天早上起来一个去河边抓鱼,一个去山上下套,抓猎物。

        这些东西,几乎解决了小吃摊的大部分成本。

        这也导致,红琴和姜家三嫂开的小吃摊,赚来的几乎都是利润了。

        除了辛苦一些,但是一个月下来,也有一千多,若是遇到生意好的时候,光卖份饭都能卖到两千多去。

        就是两人忙不过来,后面姜家二嫂也来小吃摊上帮忙。

        姜母和蒋秀珍以及下面的孩子,则是每天负责把青菜,菜品这些准备好,让姜父送到城里去。

        几乎是全家齐上阵。

        这样的齐心协力的后果,也就导致了姜家的日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火了起来。

        这让,姜舒兰知道以后,忍不住欣慰起来,因为和弹幕中上辈子的姜家比起来,这辈子的姜家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家人都这般奋斗,姜舒兰自然也不会闲下来。

        不管是海岛部队四个厂子的财务,还是运输队的业务,甚至,还有新开的服装店,新对接的工厂货源。

        这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转眼进入了八八年。

        姜舒兰手里拿的分红越来越多,姜家的生意也做的越来越大。

        孩子们也跟着长大,闹闹和安安转眼就到了读高中的年纪。

        而姜平安也早已经大学毕业,进入了特殊的部门。

        姜舒兰不太清楚,但是对外的消息,统一都是姜平安报效祖国去了。

        所有的人和物,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件事。

        家里的老人们,也在岁月的摧残下,日渐坚持不住了……


  (https://www.zbbwx.net/book/17872/4537987.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