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目光转向RB
1月20日。
地道投资办公室中,一大堆资料案牍堆在桌上,陈笃正在埋首苦读。
这些资料都是林涛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而来,有正规的出版物,包括图书、杂志及报纸,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透过商业咨询公司收集来的付费资料。
所有资料指向的对象都是日本。
这也是陈笃下一个目标所在地。
“小笃,喝杯咖啡,你一连闷在这里看了三天了,别太累着。”靠墙的角落里,王国华按下录像机的暂停键,起身泡了一杯咖啡给陈笃端来,神情有些不解和不忍。
在他看来,短短十天时间就赚了大钱,已经拥有了千万资产,陈笃和家人们应该几辈子都花不完了,何必还要在这里苦熬。
王国华这阶段也不是不了解香港的行情,即使陈笃想要留在这里,这笔钱也足够买豪宅过上一辈子好日子了,似乎没必要再那么拼命了啊。
“国华叔,我没事的。”陈笃笑着接过咖啡喝了一口,放下杯子,目光再次回到资料上。
王国华摇摇头,回到角落,把音量调低了些,坐下来继续看起录像带来。
“日本......”过了很久,陈笃抬起头,神情复杂地看向窗外的尖沙咀景色。
要想战胜对手,必须了解对手,而不是故意贬低乃至漠视对手,那只会衬托出自己更愚蠢无能!
为了更好的进行下一步投机,这三天内,他通读了至少有上百万字的资料,对日本战后的发展可谓了解极深。
首先得肯定一个事实,不谈两国历史上的恩怨,日本绝对是一个值得研究学习的国家,了解和学习他们的发展之路,对中国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因为,他们走过的路我们正在走,而且说实话,我们走得还没有他们稳当,我们面对的挑战也比他们要大得多。
二战后,由于麦克阿瑟强制推行的财阀解体和土地私有政策,日本国民普遍拥有了私有财产,从而释放出强大的生产力和消费力,国民经济自战后的废墟上飞速复苏。
我们总是攻击日本人是美国人的忠实走狗,但很多人不了解或者不愿了解其中原因,上面这条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因。
就像中国人民热爱拥护打倒官僚地主、进行土地革命的党一样,广大日本平民从此对美国充满了感激和好感,要知道在美占前,他们不过是财阀和大地主的佃农而已,一辈子都没有自己的土地和财产。
6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一波上升浪,日本靠着美国主动提供的国内市场,轻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时候他们的主要出口产品是纺织品和玩具,还有一部分服装,当时美国国内几乎一半的轻工业商品是日本制造。
是不是很熟悉,这正是香港70年代、中国90年代的主要出口商品。
进入70年代,随着技术和资本的积累,日本进行了产业升级,不再拘泥于轻工业,而是开始炼钢铁、造汽车、搞机床、卖家电。
原来的轻工业产品很快转移到了亚洲其他地区生产,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香港等地区。
但是日本人遇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由于日本民族特性的缘故,他们制造的产品有个普遍特点,那就是精巧实用但是小气,并不能迎合大大咧咧的美国人喜好,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汽车产业。
一直到70年代末期,日本的汽车等重工业产品,一直没有占据美国市场太大份额。
不过他们的运气不错,78年,伊朗爆发所谓的宗教革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交恶,80年,两伊战争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到来。
第二次石油危机是大危机,对很多人和国家来说却也是转机。
香港的包船王借此上岸,成功夺取英资九龙仓。
而日本则借此良机,成功地让更为轻巧省油便宜的日产汽车打入了西方世界,一度占据其一半以上市场。
日本汽车在美国等西方市场上的胜利仿佛是发令枪,紧随而来的是一系列胜利:
机床(东芝)、重型卡车和工程机械(小松)、家电(松下、索尼、夏普)、内存(东芝、夏普)、电子游戏机(任天堂),摩托车(铃木、本田),液晶显示屏(东芝、夏普),等等,统统都取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胜利。
美国国内工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80年代初期,美国东北部大量汽车钢铁企业倒闭,工人大规模失业,该地区因此被称为“铁锈带”。
未来的2016年,将川普推上总统宝座的选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这条“铁锈带”,他们受够了美国本土工业被廉价的第三国产品摧毁的切身痛苦。
80年代这些工人以及背后的工会组织,同样发起了强大的斗争,并成功地将浪潮席卷全美。
美国政府也发现不对头,扶持日本是为了增加一个廉价商品供应商和高价商品倾销市场,现在却反过来了,日本已变成了攀附在自己身上的吸血鬼。
用一条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1985年,美国和日本的贸易逆差高达500亿美金,而这500亿占美国一年贸易总逆差的40%。
也就是说,美国在世界上花100块买东西,其中40块是向日本买的。
别以为500亿美金不算多,当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仅有26.44亿美金,而且这只是逆差额,不是总金额。
叔可忍婶不可忍!
尤其对于提出“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的里根总统来说,为了确保美国的经济利益,向日本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动刀就是必要而且紧急的头等大事。
(说句题外话,川普的竞选口号和里根一样,经济政策也差不多:减税,扩大内需,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强制召回外流资本,吸引投来投资,鼓励国内工厂扩大生产。
里根是美国人此前最认可的有经济水平的总统之一,上一个是罗斯福,而川普是第三个,坦率说,身为中国人,川普危险不靠谱,对美国百姓来说,川普安全很靠谱。)
接下来就是广为人知的“广场协议”了。
很多人认为,日本是被迫签署广场协议的,这其实是个错误或者说不全面的理解。
先看广场协议的签约方,美国,日本,法国,英国,联邦德国。
美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强逼着其他四个国家同时答应调整汇率。
明显亏本的事情,其他四个国家也不会答应啊。
原因就在于这四个国家,也想升值本国货币,至少觉得这么做总体不会亏。
当时日本的决策基于三点原因:1、如果不升值,美国肯定会采取贸易制裁措施,与其到时候扯破脸打官司,还不如主动退让;2、日元升值,可以解决国内钱荒问题,增加日元流动性,这可以促进国内生产发展;3、日元升值可以增加日元购买力,扩大日本内需市场和对外资本输出。
当然,针对日元升值带来的出口受挫,日本同样有应对方案:
首先日本企业的利润还是很高的,小幅度的升值影响不会太大;其次日本企业还有极大地提升生产率的可能,同样可以降低成本;最后,日本已经找到了一个庞大的价格更为低廉的生产代工地,那就是刚刚开放不久的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在内)。
有了这些底气,日本稍作讨价还价,便大大方方地答应了救世主美国的要求,签下了广场协议。
随后的事情全世界人都知道了。
自80年代中期起,全世界到处都是挥舞着价值坚挺的日元钞票大肆购买商品的日本人,而中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也承接到了日本转移过来的大量中低端制造业产业,四小龙的崛起正是这个原因。
但是,哪怕有转移产业和提升生产率作为应对,日元升值的危害性仍然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那就是日本本土制造业的衰退。
日本政府也是负责任的啊,当然要采取对策,他们选择了降息。
降息主要作用有两点:1、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可以扩大投资再生产;2、货币吸引力下降,市场会抛售本币,从而使得汇率停止攀升甚至下跌。
86年起的一年时间里,日本政府连续五次下调银行基准利率,从5%降到2.5%,幅度不可谓不大。
然并卵。
此时已经晚了。
由于日元的升值,可以用日元购买的资产自然也一起飙升,主要有三种:外汇、股票和房地产。
资产市场有一种现象,那就是从众心理形成大趋势随后不可阻挡。
此时日本国内的外汇、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已经进入了飞速飙升的大浪潮。
即使政府降息,也完全没办法阻挡这种已经形成大趋势的浪潮。
相反,因为银行利率降低了,这部分政府准备让企业使用的资金,反而被挪用到了资本市场上,房地产和外汇股票涨得更厉害了。
好吧,在这个时候,日本政府还是有相应对策的,那就是主动投资扩大内需。
为此,87年初,日本政府拿出了半年的税收收入,又出售了近两百万股日本电信股票,以及一部分日航公司股票,共筹集了六万亿日元资金,用于投资基建和扩大内需。
这被称为“放水”。
可惜,又晚了。
这一笔庞大的资金支付给国内相应行业的生产和施工企业后,这些企业并没有投入再生产,反而投入了资本市场中去。
没办法,资本家都是追求利润的,无论再怎么费心费力生产经营,获取的利润也没有炒股票外汇和投资房地产赚钱啊。
当时东京有一家名为阪和的从事炼钢的株式会社,原来一年利润不到二十亿日元,86年初社长亲自带领高管们进行炒汇,结果当年净利润高达200多亿日元,几乎每个交易日赚取一亿,媒体报道后轰动一时,更加推波助澜了人们的投机行动。
这6万亿资金再次从社会生产通路中消失,反而推动了资本市场的更大涨幅,日本政府“饮鸩止渴”般的计划宣告失败。
从87年起,日本国内陷入了全民狂热状态,但是危机的苗头已经初露端倪。
当时,日本国民的购买力随着日元和资产升值而日渐坚挺,而很多产业转移到中国等成本低廉的地区后,商品价格反而降低,这使得日本国民可以购买到更多的物美价廉的商品。
于是,短期内出现了“三赢”的局面:日本国民赢了,代工国家工人赢了,去外国投资的日本工厂老板赢了。
但是,这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本土没有转移产业的厂家,完全不是外来商品的对手,短短两三年内,倒闭了无数厂家,这被称为“产业空心化”。
这些破产厂家的工人们收入同样随着下降,收入下降后,这些人只得转而购买更多的进口廉价商品,由此就形成了雪崩效应。
而且,低端廉价商品的市场越来越火爆,渐渐也影响了中高级市场。
原本有钱购买中高级商品的国民,因为失业、降薪以及价格对比,渐渐地也开始选择进口的廉价商品,这再次打击了本土原来的优势产业。
这就是所谓“通货紧缩螺旋”现象,这种现象发展到极致,必然伴随着百业凋敝,消费锐减,从而反过来影响到房地产、股票、汇市等看似火爆的资本市场,如果再加上人口老龄化这个魔咒,到那时就是无可阻挡的大崩溃。
作为来自21世纪的中国人,陈笃对这种现象很熟悉,房地产价格三五年翻番,“P多多”和“某宝”大行其是,不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表征嘛。
“难怪当时有少部分有识之士,无数次大声疾呼要控制甚至严厉打压房地产和金融市场,要把资本挤出来以投入到真正的实业中去,要提升结婚率和出生率,要减税,要发展中小企业,看来形势不妙啊......”
不过那暂时已经和他没有关系了,他现在要考虑得是如何在日本这具庞大的身体上咬下来一小块肥肉。
“可惜日本资本市场的第一波主浪下跌已经结束了,我只能在第二波中争抢一些残羹冷炙。”陈笃遗憾地摇摇头。
1989年12月,日本资本市场价格达到历史性巅峰。
当时,所谓天皇居住的皇居地块市场价几乎等同于美国全加州地价,而整个东京等同于美国全境,日经指数站上3.89万点的高点。
但是,起源于8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风潮终究还是影响到了日本。
从90年第一个交易日起,日经指数就开始渐渐滑落,随后带来了“从众挤出”效应,使得这种趋势越来越激烈,最终形成了不可遏制的大势。
日本政府也没有遏制,他们已经认识到经济中存在的重大致命问题,不仅坐视不管,甚至还通过强行调整汇率和银行利率,主动加重了这次下挫。
到91年这个时候为止,日经指数已经跌去了40%,目前点位维持在2.25万点附近。
而房地产市场更是灾难性下跌,东京平均地价跌去了六成,而且陈笃知道,未来的一年多时间内,这个价格还将下跌一半,也就是说,到92年初,东京地价将一共下跌八成,原先卖100的房子,到时候最多卖20。
日本“失落的二十年”已经展开。
“老板,你要的资料搞到了,花了一万多。”林涛推门进来,把一个厚厚的文件袋放到陈笃面前桌上,随后还是没有忍住,问了句:“老板,我们会选择这个目标吗?”
“之前看到有份资料上提到了,我很感兴趣,先研究一下,到时候再做决定。”陈笃并没有说出实情,这份资料中的对象,其实是他选择的第三个重要目标。
林涛点点头,转向旁边一个坐在电脑前的年轻人,问道:“安森,今天日经指数情况如何?”
这是地道投资招聘过来的新人,今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的俞安华,英文名Anson,大家都叫他安森。
安森把脸从屏幕上挪开,厚厚眼镜片后的目光有些兴奋:“今天跌了八十个点,现在点位是22482.3点。”
“不错。”林涛和陈笃点点头。
由于上次石油期货投机的成功,汇丰这次给了地道投资二十倍杠杆,昨天地道投资在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对日经225股指期货进行了卖空操作。
卖空单总计150手,一手对应10个点,1万日元。
也就是说,日经指数每浮动一个点,这笔单子就会产生将近9500港币的浮动盈亏。
所以地道投资放在汇丰的那笔保证金,也只能承受不超过买入价位1000点的涨幅,对于总数超过两万的日经指数来说,这个涨幅还不到5%,就相当于杠杆率。
今天跌了80点的话,地道投资这笔投机爆仓的风险相对来说又稍微小了些,同时也意味着,今天一天赚了75万港币。
80点仅仅相当于0.35%的幅度,假如今天股指暴跌了10%,那一天的盈利可以高达2000多万。
这就是股指期货的魅力所在,几秒钟内暴富或者爆穷都很正常!
想到即将展开的第二轮下跌,陈笃暗自满意,打开信封,研究起这份自己指定的资料来。
(https://www.zbbwx.net/book/17238/459724044.html)
1秒记住紫笔文学:www.zbbwx.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zbbwx.net